我們時常會問朋友「吃飯沒」?但是從來沒有問「大便沒」?

許多人,甚至大多數人認為「大便」兩字已經是難以啟齒的辭彙,怎麼還會拿來當作問候寒喧的話語呢?若是有人以「大便沒?」為問候語,不知道您有何感受?

但是,有沒有大便其實是很重要的,深受沒有大便之苦的人為數不少,只是我們的社會文化似乎隨著沖水馬桶的出現,慢慢地不去「欣賞」自己的大便,恨不得方便完之後立刻把它給沖得一乾二淨,希望它煙飛雲散,最好連氣味都不要多逗留,但是unco是身體最貼近的表情,從氣味、尺寸、顏色、硬度,都顯示出身體的狀況,還記得一個廣告的名句嗎?「大腸是最快老化的器官」!

        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我們開始將大便視為骯髒污穢,甚至仇恨它、冷漠它,不願意提起它,我想這是現代化過程造成的弊病之一。第一次看到這本《大便書》,感覺非常有趣,這本書以詼諧的手法正視unco這件事,作者分享曾經因為來不及蹲馬桶,第一次觸感到unco順著肛門溫暖的滑出的經驗,他發現自己的便便是黏滑狀,以這樣的經驗拉開整本書的序幕,我們幾乎不願意跟自己的排泄物有任何接觸,更別說是回想或是分享接觸的經驗,因為這樣的經驗是讓人厭惡、不想啟齒的。但是作者從便便的各種氣味、顏色、硬度、尺寸談起,還鼓勵讀者完之後要好好的觀察一下,當作為選擇食物的參考,進食與排泄是緊密關聯的,若只進不出,腸胃會容易不舒服,甚至便秘或是產生痔瘡。

        「大便」是名詞也是動詞,不管是動詞或是名詞,都遭受到污名化,與unco有關的器官或處所都遭受到鄙視,例如許多人在外為了美好的儀態,而忍耐不願與unco會面,曾經就有個影視名人到中國拍戲,最後直奔台灣急診的原因就是長期不願意讓unco問世所造成的問題。

        若有unco的問題,或是因為unco產生恐懼感(暫時叫做”uncophobia”吧),或因為unco造成困擾,建議您可以到書局去翻閱這本書,或許能夠有些幫助!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媒體與流行文本影響著我們去看待與形構「運動」的面貌,相關研究也提出一套解釋與分析。大眾傳播媒體所報導的內容,除了提供資訊之外,無形之中影響了閱聽眾的價值觀,更是影響人們對體育運動看法的一大因素。大眾媒體有提供資訊與建構客觀真實的能力,也不斷地複製社會文化當中的各種意識形態與迷思,於性別建構論的觀點當中,大眾媒體是再次複製了性別刻板印象,也建構對性別的認知(改寫自施伯燁、紀遠,2004:5)。

 

這些分析與觀點之架構主要是從「運動社會學」(sociology of sport)的觀點與視野而來,因而接著想就「運動社會學」的概念、定義、內容、方向與目前國內外研究的重點進行概述。理解文化與結構是什麼,只是個開端而已,我們接著必須了解它們如何以彼此相關的方式型塑社會生活,以及參與其中(Allan G. Johnson,2001:112),因此筆者先從「結構」層面著手探討,再而探討「個人-結構」間(中)之關係。

 

一般對於運動相關的批判比較少見,因為社會文化中有關「運動是有益的」信仰已經十分普及:運動是用來做的,不是用來用說的(盂峻瑋,2005:7)。此一信仰主張運動對個人而言有助於性格和修養的形塑、富教育意義、能增進身心健康並發展出競爭性,為將來人生的競爭預作準備等,對國家社會而言則有助於愛國情操的培養、社會控制等(Nixon,1996)。

 

根據《社會學辭典》(1999:652)對於「運動社會學」之定義,其中提出一個相當重要的議題:運動與社會化彼此的關係,此外,許多國內外學者也提出並討論此議題。社會化一般是指:是社會性的自我發展般,以個人經由和他人互動之行為,把價值規範內面化,使之發展在社會或團體中,適當行為型態為過程的社會化,也可以說是社會人形成的過程(王宗吉,1992:87)。社會化是經由社會、團體、家庭、重要他人,內化或是因應他人的期待,終其一生不斷地進行著,也可以說是持續學習的過程[1],與他人進行互動的同時學習到於社會性,以符合社會之期待,然而,社會化並非固定不變的,像是經過「再社會化」與「去社會化」的過程,可以再型塑對於社會性的認知,值得注意的是,「社會化」可以幫助個人形成「適應社會的技巧」,此同時也會形塑「刻板印象」,如「性別刻板印象」即是。

 

社會化的過程由許多不同的價值體系相互形塑,體育運動的參與過程也不例外。王宗吉(1992)認為運動文化乃是由構成運動的運動觀、運動的行動樣式和運動的物質事物所形成的體系,而個人對運動文化的學習認知,是透過與重要他人的互動關係,吸收文化中的知識、價值與規範,逐漸適應社會環境,此即為運動社會化的過程。

 

運動社會化可分為兩種,一是經由參與運動的社會化;一是社會化導入運動。前者的說法指出,經由參與運動(sports)的過程中,會因為想要符合運動中所被期待的角色,因此造成社會化的效果,像是籃球比賽要求運動員要勇猛、奪球、反應靈敏,這些都會影響著運動員於社會角色扮演,後者則是經過社會文化所期待的觀點詮釋、再現運動,像是媒體再現與運動的社會價值都是屬於此類項,也是李慈梅(1993)、王俊杰(1993)與吳奕賢(1993)分別對於報紙、電影與漫畫中如何再現「運動世界」之社會價值與性別角色所討論的基礎,這些媒介所再現的運動樣貌是:男性為主、注重競賽成績、暴力是在所難免等想像。

 

Nixon(1996)更進一步指出:如果運動有促進社會化之作用,那麼最明顯的影響便表現在性別認知發展上。無獨有偶地,Messner(1992:16)也指出:現代運動是一種由男性所建構的性別機制,用以強化男性對女性的控制力量,運動被視為男性的世界、具有霸權式男性氣概,被定義為競爭、控制、攻擊、力量、技巧,男孩在運動中將極度性別歧視的男性化概念加以內化。

 

Fine(1987)的研究更深的探究男性氣概與運動參與的關係,而提到「男孩接受到狹隘單一的男性氣概定義,歧視女性與容易且擅長表達情感的男性,隨著男孩年齡增長,他們的性別歧視態度,成為運動隊伍裡男性之間共同聯繫的來源,這卻是有限、制約性的。」Dunning(1986)針對英式橄欖球進行研究,研究中提到一個相當值得注意的現象:許多的男孩,包括運動員與運動迷,都受到鼓勵,將男性特質定義為競爭、暴力、優越、勝利、地位與性傾略,在極度男性化的運動環境之中,男性運動員得到最可怕的批評莫過於「與女性畫上等號」[2](引自Messner,1992)


[1] 這與「教育學領域」所談的「社會學習論」的立基基準與背後假設是相同的。

[2]此與下章節要談的「憎女情節」(misogyny)有關,會更進一步討論。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fridae.com/tc/newsfeatures/article.php?articleid=229&viewarticle=1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是「男性研究」?】
性別研究從女性主義各個流派發響,以不同流派為執行準則、進行反省,因應不同議題與時期推進,近年來則開始從「男性研究」領域著手,試圖將性別平等可能的策略擴展至不同的層面。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ll:

        原本與指導教授陳宜倩老師(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共同討論,並決定要邀請老師以及同學一同參與我學位論文的seminar。學校沒有提供正式proposal考試的機會與經費,但是我與指導教授討論之後,決心先行舉辦一場seminar形式的討論會。原先定於200512月舉行,不過因為自己認為仍為到達提seminar的標準以及手術的因素,先行暫緩,之後認為「完美何難追」,因此與口試委員:陳政亮老師(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陳明莉老師(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確認時間之後,邀請指導教授與口委老師一同共襄盛舉,給予我這篇畢業論文提供意見,希望藉此能夠讓學位論文更加豐富、精采。

        這是封seminar的邀請函,邀請您//你一同參與,並且給我寶貴意見與想法、靈感,若需要經過幾番修改的初稿,歡迎告訴我,我會於2/20()將電子檔寄到您//你的信箱。

 

 

 

        時間:2006/2/27()下午兩點

        地點:世新大學G701

        題目:(霸權)男性氣概鬆動之可能?!

從參與瑜珈男性歷程敘說與反省談起

 

 

 

                                                                                                世新大學 Doveman 敬邀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19 Sun 2006 19:54

想找一本日記

 

把我自己鎖上

 

 

 

很多好多

 

濫情

 

將屬於輕描

 

淡寫回心之憶

 

 

 

用感覺與外界隔離

 

心淌著熱血熱漿

 

緩緩凝固

 

鎖也就銹了

 

與紅色無法分辨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路/亞洲週刊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一個就是你了!」奶奶轉頭跟我說。

        三叔叔與來自印尼的嬸嬸結婚,席開的那天,奶奶落下這句話。

 

 

        奶奶在去年夏天過世,但是這席話不曾間斷,從姨丈、外婆、舅舅等口中再現。每當有親戚聚會的時候,我多會被問到學業狀況,再來就是有沒有(生理)女朋友,她/他們也都替我做好計畫:畢業後當兵,當兵後工作,工作五年之後就可以結婚了,當然這裡所言的「結婚」是異性戀的婚姻。

 

 

        記得有年與學弟一起去福隆看阿妹演唱會,我支會外婆說約了人看演唱會不回來吃飯,她很高興追問我要跟是女的是男的去看,我說是學弟之後,她的笑臉垮下來。

阿姨們不時也會傳簡訊關心我的感情生活,有的要我別太挑,有的則是要我慢慢挑。

 

 

        過年聚會,我的感情生活成為許多人關心的事情,我大多就以論文忙、工作忙做推拖,不然就說:「我媽說讀書的時候先不要交『女朋友』」當作搪塞,舅舅說:「也差不多要慢慢找了!」

       

        除了親戚的例常性聚會會關心到我的感情狀況,在親戚朋友結婚的宴會上也會受到關注,甚至是結婚當事人特地過來幫我「加持」,我只能例行性的點頭感謝。

 

 

        一種無所遁形的關切,從實體聚會到虛擬通訊,或許大家太久沒有喜酒喝開始無聊了吧?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過幾年,工作收入更多再娶個越南的!」

「對啊!生成要娶的。」

 

 

        年初一晚上,外婆特別叮嚀出二要早起,因為要到舅公家作客,這是我有記憶以來,每年年初二「外婆回年家」的模式。

        初二一早,外婆開始準備晚上阿姨們回娘家的菜餚,外公仍舊是坐搖椅上,在四十吋平面電漿電視前打瞌睡。

記憶當中,每年外婆過年都得忙進忙出,像是自己做蘿蔔糕、發糕、年糕,還有我一直弄不清楚的個種拜拜,拜的對象不同、時間不同,要準備的供品也不同,這對我而言是遙不可及的「專業」,外婆與二舅媽每年過年從早到就寢在客廳、廚房、神堂來回穿梭,我眼花撩亂、不知所措,只好等著她們發號司令,端菜、燒金、貼春聯、放鞭炮、搬桌椅等小雜事。

        約略中午,因為外公驅步緩慢,我先陪同他走到舅公與舅婆家。路上外公停停走走,因為他住在這帶至少有半輩子,左右鄰居都認識他,他一出門,鄰居都會跟他打招呼、問他要去哪,沿路走,他就這樣沿路打招呼,順便與鄰居介紹我,心想:外婆要我們先出發是有原因的。經過一家茶具行門口,他同我說這家茶具行的兒子去年出車禍,兩個都往生了,他嘆口氣說:「只剩下媳婦」。

        聽著外公沿路打招呼,不時告訴我他所知的街頭巷尾故事,不知道過了多久,我們終於走到目的地。這時候剛好住在二樓的住戶要出門,開了門見了外公一陣寒喧,順著樓梯往上走,到了三樓,三樓住戶看到外公打了招呼,外公很熱心的問他最近的狀況,我心想:要是外公年輕個十歲,出來選個里長應當事十拿九穩。

        一進門,舅婆在廚房裡頭忙,舅公在客廳泡茶招待客人,餐廳桌子上滿滿的菜餚,與外婆相似,永遠擔心客人吃不飽,儘管已經滿桌還是不停地準備。外婆隨後趕到,二舅與二舅媽到了之後,人員到齊,上餐桌。

 

 

「你之前不是有一個交往的?」二舅問舅公的兒子。

「早就跑掉了,再過幾年,工作收入更多再娶個越南的!」

「對啊!生成(「本來」、「就得」的意涵)要娶的。」

「越南的?聽說不是很好,像我們前面的那個娶了兩個都跑掉」外婆搭腔。

「唉啊,不管是不是越南的,老公不好就好跑掉,那個跑兩個,要反省自己」姨丈公說。

 

 

整場飯局下來,大多圍繞著婚姻與最近的社會現象,這些「公」字輩不時提到自己兒子的成就,順便比較一下今年又收到多少紅包。飯局結束之後,下午茶開始,舅公泡著茶,舅婆在廚房裡頭準備洗碗,二舅叫她先別忙,反正碗不會被偷洗掉。

 

 

「是啊,上次去日本回來,廚房的碗也沒有人幫我洗半個」舅婆搭腔。

「到時候他娶一個妳就輕鬆了。」外婆說。

「算了,現在的媳婦啊,誰聽妳的?」

 

 

舅婆的期望與失望表現無遺,許多因素讓她原先期望她卸下媳婦之後可以輕鬆,沒想到她很多地方看「不過去」,所以開始幫她大兒子整理、大媳婦洗衣服等,一場談「過往」如何如何的發展場,帶著炫燿、感嘆、啼笑,還有那渴望別人聆聽的眼神。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udn.com/2006/2/5/NEWS/READING/X5/3146735.shtml
尚青到酡紅

【吳鈞堯】

當初製作「六出天下」專題後,曾逢記者詢問,「何時再辦七年級展?」這一問,讓我警覺文學作家不能成為一種消費,新世代成長、茁壯的規律,不能「催生」,也無法「催熟」……

二○○三年元月,《幼獅文藝》製作「六出天下」創作展,略述新世紀「新聲」作家,擲出二十張選票,回收十六份。個人曾就專題為文〈部分與全部〉表示,即使透過群體投票,不免遺漏,本文訴諸個人觀察,亦將無法面面俱到。

二○○三年元月,《幼獅文藝》製作「六出天下」創作展,略述新世紀「新聲」作家,擲出二十張選票,回收十六份。個人曾就專題為文〈部分與全部〉表示,即使透過群體投票,不免遺漏,本文訴諸個人觀察,亦將無法面面俱到。

「六出天下」小說類選單,放至三年後,仍具參考價值。該單選出許榮哲、甘耀明、許正平、楊美紅、吳億偉、童偉格、黃國峻等七名代表。

未網路化的「網路八P」

楊美紅、吳億偉、童偉格等未滿三十歲,仍在本文介紹範圍,許榮哲和甘耀明已過而立之年,許榮哲積極聰穎、甘耀明持穩精進,都頗可觀,兩人偕高翊峰、王聰威等,組織網路八P,群策群力,頻頻出擊,在過去一年發揮得淋漓盡致;集體行動卻可能導致個性的消失,敘述、腔調、文字的一致,不可不慎。值得一提的是,網路世代讓網路群體得以互相取暖、呼喚、支援、砥礪、出擊,但從網路崛起、蔚然成家的,卻無網路文學常見的囈語、凌亂、鬆散,真正出類拔萃者,還在於應用網路、卻未網路化的,具備內省跟文學自覺的,如網路八P。

許正平剛滿三十,或可一書。成名作〈煙火旅館〉讓人驚艷,其純真情感、華美文字跟舒緩敘事,延續到《少女之夜》,〈煙〉一文,也成了許正平的座標。我把許正平當作唯美抒情的新舵手,一種婉約敘事、抒情樂章。許多年輕投稿者是否受他影響不得而知,但其溢麗與純真,都讓我想起許正平。他目前任職《誠品好讀》、就讀佛光大學博士班。

楊美紅轉進台南,擔任地方記者,小說集《蛇樣年華》清新洋溢,得獎作品〈臨帖〉跟〈夫妻〉等,放寬日常生活空隙,心理掌握出色,多數篇章工整、端莊,一如其人。雖說清淡易於回味,但也容易流於味淡。楊美紅近幾年作品少了許多,正在從事的記者生涯,多出入槍林血雨,口味「重鹹」,或能幫她介入另一層人生,跨出下一步。

吳億偉,曾任職自由時報副刊,已結束台北、上海的兩地奔波,完成論文,等待服役。吳億偉最扣人心弦的篇章是童年困苦生活的描寫,像〈山路〉、〈軟磚頭〉,再三咀嚼愁苦童年,二十一世紀普遍富裕,吳億偉的小說卻回歸鄉土,卑微人生跟生命真情格外醒切。吳億偉的架構跟文字偶有失誤,如何補綴,該是課題。

村上春樹流風 後為「駱腔」取代

童偉格是「六出天下」最年輕的小說入選者,得獎作品〈王考〉,延續吳明益〈虎爺〉、袁哲生〈秀才的手錶〉,在世紀交會之際,炒熱鄉土寫實一派小說。作品挾鄉野,交織現代主義跟魔幻,蜿蜒人性之陰暗,具森然美感,而文字駕馭跟結構方面皆慎重,劇本亦突出。本文見報之際,或許童偉格已從馬祖退伍。

「六出天下」票選,小說類得票者達三十人,年三十以下者有李儀婷、李佳穎、伊格言、張維中等。李儀婷散文、小說兼擅,原住民題材在同儕中顯得特別。李佳穎以〈遊樂園〉崛起,觀看事物的角度、態度常有新裁,題材平淡,卻韻味繚繞,讓人驚奇、可喜。張維中寓大眾口味,爽朗親切,多情幸不濫情;詹雅蘭、孫梓評跟張維中同屬張曼娟紫石作坊,出版質量皆有水平,而孫梓評的新詩,又更受藝文界人士矚目。

提伊格言,不得不提近幾年,年輕寫手的寫作風。其中一脈,延續袁哲生寫實路數,傳奇、鄉野、鄉愁、間雜魔幻跟現代主義,袁哲生過世以後,也就式微。另一脈,當然就屬就駱以軍敘事獨到的「駱腔」。駱以軍《月球姓氏》、《第三個舞者》等作品,年年選入十大好書,敘事風格拉雜但豐富,題材明明猥褻、卻繁麗無比,讓人處處讚嘆,恰為世紀末以降的文學異品,追隨者、研究者都不少。早些年,作家仿張愛玲者眾,現代主義、鄉土寫實亦為風潮,民國八十年左右,魔幻寫實接手,又晚幾年,村上春樹流風席捲,現在,卻為「駱腔」取代。網路八P等新生代作家,多尊駱以軍為師,更多校園新手習其漫漫、無止境似的長句,惜乏嚴謹節奏、豐富學識、謹慎布局、跟說故事能力,不免冗長了、沉悶了。

伊格言蒙著駱以軍風格,為八P成員,藝文界人士多樂見他學業更上層樓。七年級生陳柏青也有駱以軍影子。多年前於東吳大學文學獎評審讀他小說〈跑步〉,文字純熟、布局周密,隔一年的小說〈箱子戲法〉則構思新穎,多方嘗試,似正鎔鑄各種影響力。陳柏青在七年級生獨占鰲頭,其創作具厚度、深度,光芒漸耀眼,正嘗試劇本寫作。黃信恩為另一位獲大獎肯定的七年級生,散文、小說、新詩三類俱發,掌握從容,不容小覷。陳玠安則靈巧另纇,樂評、散文、小說都噴吐獨到風格。

文學作家不能「催生」 也無法「催熟」

其他如周丹穎孤冷實驗、李季紋穩重洗鍊、賴志穎融病理醫藥入情節、黃柏源出入西方寫作技法,以及不在本文論述範疇的張耀升、張耀仁、張輝誠、高翊峰、張清志等,皆有所成,而曾獲寶島文學獎的徐譽誠、柯延婷,兩性議題的夏霏、陰暗憂鬱的鄭瑋萱、發展面寬廣的黃羊川,時得佳作的陳南宗、謝育昀、賴鈺婷、張亦絢、林奎佑、郭昱沂、言叔夏,驚鴻一閃的古嘉、陳宛萱、顏嘉琪、李丞家等,文學長路,路仍遙遙。不過,只要有心,對任何人、任何年紀來說,文學路,都是一條長路。

三十歲以下作家,年紀「尚青」,如此瀏覽、綜觀,驗證江山代有才人出,絕非虛言。當初製作「六出天下」專題後,曾逢記者詢問,「何時再辦七年級展?」這一問,讓我警覺文學作家不能成為一種消費,新世代成長、茁壯的規律,不能「催生」,也無法「催熟」,且待時間豐潤。

撰寫本文,在見證作家熟成的過程,畢竟,「尚青」的年紀,也要慢慢酡紅了。

台灣U-30小說家小檔案

楊美紅(1976—),政大新聞研究所碩士,代表作《蛇樣年華》

童偉格(1977—),台北藝術大學劇本創作研究所碩士,代表作《王考》

李佳穎(1977—),現就讀科羅拉多大學語言學博士班,代表作《不吠》

周丹穎(1979—),現就讀於巴黎第八大學博士班,代表作《英瑪,逃亡者》

孫梓評(1976—),現就讀花蓮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代表作《男身》

伊格言(1977—),現就讀淡江大學中文系碩士班,代表作《甕中人》

古 嘉(1981—),現就讀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代表作《古嘉》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電影」對我而言,是種深思過程,我喜愛的電影類型大多是自認為能夠讓我深思。

        《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從美國的中產階級家庭切入,囊括著同性戀、偷窺、外遇、槍殺、愛戀女兒同學的議題,著時讓我震撼,原來一部電影的劇情能夠如此深探。

        《夜奔》,一部深隱回盪的哀愁,在一幕捧骨灰的畫面讓我動容落淚;《假男假女》劇情以顛覆、嘻鬧的男同志社群舖陳,努力建造「主流外貌」下的憂愁,再現了某社群的男同志生活,追求肉體主流型態與追求恆定感情緊緊相扣,最後穿梭於整部電影、不管原先有無女友的男性都成為男同志,與大多數想像的異性戀世界不同;到最近引起話題的《斷背山》,都是追求、探討「愛」的電影,劇情不約而同都再現深層且普遍性的「恐同」。

        American Beauty當中男主角被槍殺的原因是被開槍者誤以為對方是男同志而深吻了他,開槍者身為一個職業軍人,不斷地區趕自己的「愛戀同性」的慾望,同時也毆打、訓斥他兒子,要他不要成為「同志」。《斷背山》裡頭的愛尼斯小時候的記憶當中,村落裡的有兩個男人同居,最後落得橫死溝渠,他恐懼、壓抑自己對傑克共組有形未來的想望,最後他深愛的人也因為與另個男人共逐愛巢而喪命,他才說出對他的深愛,這與《夜奔》最後的劇情有異曲同工之妙,對於愛的隱藏,到了失去之後,才吐出最真的肺腑之言,為時已晚的遺憾,始終成為長嘆,過往剩下美好與遺憾,那陣抑鬱來自於社會群制:對於男同性戀的恐懼與排斥。《斷背山》得獎與好評不斷,平面、電子媒體的報導絡繹不絕,網路與生活週遭的討論也不少,相互影響與交錯,身邊的男同事不願意去看《斷背山》主要的原因是:那是「gay的電影」,網路上有人談到父母問他該片大概講些甚麼,擔心自己間接出櫃[1],而左右言他或言不知情,這樣的恐懼深植於不同性傾向的人身上,劇情裡頭呈現,也在我生活週遭進行。

        不去看《斷背山》的原因多與擔心被指認出「男同志」,異性戀男性單性被誤認為男同志,或是在性傾向拉扯掙扎的人,憂心自己被勾引出清晰明確的慾望,壓抑與恐懼,都具體呈現且延續「恐懼男同性戀」氛圍。

        電影抽離與滲透入生活的程度不一,以鏡頭以及壓縮時空的優勢,拼貼、有意與無意選擇片段、想像的社會性,還記得改編白先勇《孽子》的電視版要播出的時候,有朋友告訴我,電影版《孽子》放映時空,不像現在那麼幸運的可以公開於電視觀賞,當時他還是有門路才買到票。

        電影類型與劇情與社會性以及時空轉換有所相關。這些年的電影或是電視劇,紀錄著社會共同的改變,當然,「性別多元」的可能仍未達到,需要更細緻、深層的討論、解構gender knot



[1] 個人認為come out是「異性戀中心」的用語,不過目前仍未有更好的名詞表示,暫用此語。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http://tlc.ln.edu.hk/lle/01/read_case_web_main01.php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韓良露/三少四壯集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時論廣場/006/02/02  
【藍佩嘉】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