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最佳劇情片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cxtvu.com/books/zxzj/jianshi/005.htm

墨子:孔子的第一個反對者
            孔子之后,下一個主要的哲學家是墨子。他姓墨名翟。《史記》上沒有說他是哪國            人,關於他的生平也說的很少,實際上等於沒有說。因而關於墨子是哪國人曆來有意見            分歧。有些學者說他是宋(今豫東魯西)人,另一些學者說他是魯人。他的生卒也不能肯            定是哪年,大概是在公元前479一前381年以內。研究墨子思想。主要資料是《墨子》一            書,共五十三篇,是墨子本人及其后學的著作總集。            墨子創立的學派名為墨家。在古代,墨子與孔子享有同等的盛名。墨學的影響也不            亞於孔學。把這兩個人進行對比,是很有趣的。孔子對於西周的傳統制度、禮樂文獻,            懷有同情的了解,力求以倫理的言辭論證它們是合理的,正當的;墨子則相反,認為它            們不正當,不合用,力求用簡單一些,而且在他看來有用一些的東西代替之。簡言之,            孔子是古代文化的辯護者,辯護它是合理的,正當的,墨子則是它的批判者。孔子是文            雅的君子,墨子是戰斗的傳教士。他傳教的目的在於,把傳統的制度和常規,把孔子以            及儒家的學說,一齊反對掉。            
墨家的社會背景
            在周代、天子、諸侯、封建主都有他們的軍事專家。當時軍隊的骨干,由世襲的武            士組成。隨著周代后期封建制度的解體,這些武士專家喪失了爵位,流散各地,誰雇傭            他們就為誰服務,以此為生。這種人被稱為“游俠”,《史記》說他們“其言必信,其            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游俠列傳》)。這些都是他們的職業道            德。大部分的墨學就是這種道德的發揮。            在中國曆史上,儒和俠都源出於依附貴族“家”的專家,他們本身都是上層階級的            分子。到了后來,儒仍然大都出身於上層或中層階級;而俠則不然,更多的是出身於下            層階級。在古代,禮樂之類的社會活動完全限於貴族;所以從平民的觀點看來。禮樂之            類都是奢侈品,毫無實用價值。墨子和墨家,正是從這個觀點,來批判傳統制度及其辯            護者孔子和儒家。這種批判,加上對他們本階級的職業道德的發揮和辯護,就構成墨家            哲學的核心。            墨子及其門徒出身於俠,這個論斷有充分的證據。從《墨子》以及同時代的其他文            獻,我們知道,墨者組成一個能夠進行軍事行動的團體,紀律極為嚴格。這個團體的首            領稱為“鉅子”,對於所有成員具有決定生死的權威。墨子就是這個團體的第一任鉅子,            他領導門徒實際進行的軍事行動至少有一次,就是宋國受到鄰國楚國侵略威脅的時候,            他們為宋國準備了軍事防御。            這段情節很有趣,見於《墨子》的《公輸》篇。據此篇說,有一位著名的機械發明            家公輸般,當時受楚國雇用,造成一種新式的攻城器械。楚國準備用這種新式器械進攻            宋國。墨子聽說這件事,就去到楚國,要對楚王進行勸阻。在那里,他和公輸般在楚王            面前演習了他們的進攻和防御的器械。墨子先解下他的腰帶,用它擺成一座城,又拿一            根小棍棒當作武器。接著公輸般使用九種不同的微型進攻器械,九次都被墨子擊退了。            最后,公輸般用盡了他的全部進攻器械,可是墨子的防御手段還遠遠沒有用完。於是公            輸般說:“我知道怎樣打敗你,但是我不願意說出來。”墨子回答說:“我知道你的辦            法,但是我也不願意說出來。”            楚王問墨子這是什麼意思,墨子繼續說:“公輸般是在想殺我。但是我的弟子禽滑            厘等三百人,早已手持我的防御器械,在宋國的城上等候楚國侵略者,就算殺了我,你            也不能滅絕他們。”楚王聽了這番話,嚷了起來:“好啦好啦!我說不要攻宋了。”            這段故事若是真的,倒是為當今世界解決兩國爭端,樹立了良好榜樣。戰爭不必在            戰場上進行。只要兩國的科學家、工程師把他們實驗中的攻守武器拿出來較量一番,戰            爭也就不戰而決勝負了!            不管這段故事是真是假,也可以反映出墨者團體的性質,別的書上也說到這種性質。            例如《淮南子·泰族訓》中說:“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墨子》一書的本身,差不多有九篇是講防御戰術和守城器械。這一切表明,當初組成            墨家的人是一群武士。            可是,墨子及其門徒。與普通的游俠有兩點不同。第一點,普通的游俠只要得到酬            謝,或是受到封建主的恩惠,那就不論什麼仗他們都打;墨子及其門徒則不然,他們強            烈反對侵略戰爭,所以他們只願意參加嚴格限於自衛的戰爭。第二點,普通的游俠只限            於信守職業道德的條規,無所發揮;可是墨子卻詳細闡明了這種職業道德,論證它是合            理的,正當的。這樣,墨子的社會背景雖然是俠,卻同時成為一個新學派的創建人。            
墨子對儒家的批評
            墨子認為,“儒之道,足以喪天下者四焉”:(l)儒者不相信天鬼存在,“天鬼不悅”。            (2)儒者堅持厚葬,父母死后實行三年之喪,因此把人民的財富和精力都浪費了。(3)儒            者強調音樂,造成同樣的后果。(4)儒者相信前定的命運,造成人們懶惰,把自己委之於            命運(《墨子·公孟》)。《墨子》的《非儒》篇還說:“累壽不能盡其學、當年不能行            其禮,積財不能贍其樂。盛飾邪術,以營世君;盛為聲樂,以淫遇民:其道不可以期世,            其學不可以導眾。”            這些批評顯示出儒墨社會背景不同。在孔子以前,早已有些飽學深思的人放棄了對            天帝鬼神的信仰。下層階級的人,對於天鬼的懷疑、通常是發生得遲緩一些。墨子所持            的是下層階級的觀點。他反對儒家的第一點。意義就在此。第二、第三點,也是在這個            基礎上提出的。至於第四點。則是不相干的,因為儒家雖然常常講到“命”,所指的並            不是墨子攻擊的那種前定的命。前一章已經指出過這一點,就是在儒家看來。命是指人            們所能控制的範圍以外的東西。但是,他若是竭盡全力,總還有一些東西是在他力所能            及的控制範圍以內。因此,人只有已經做了他自己能夠做的一切以后,對於那些仍然要            來到的東西才只好認為是不可避免的,只好平靜地、無可奈何地接受它。這才是儒家所            講的“知命”的意思。            
兼愛
            儒家的中心觀念仁、義,墨子並沒有批評;在《墨子》一書中,他倒是常講到仁、            義,常講仁人、義人。不過他用這些名詞所指的,與儒家所指的,還是有些不同。照墨            子的意思,仁、義是指兼愛,仁人、義人就是實行這種兼愛的人。兼愛是墨子哲學的中            心概念。墨子出於游俠,兼愛正是游俠職業道德的邏輯的延伸。這種道德,就是,在他            們的團體內“有福同享,有禍同當”(這是后來的俠客常常說的話)。以這種團體的概念            為基礎,墨子極力擴大它,方法是宣揚兼愛學說,即天下的每個人都應該同等地、無差            別地愛別的一切人。《墨子》中有三篇專講兼愛。墨子在其中首先區別他所謂的“兼”            與“別”。堅持兼愛的人他名之為“兼士”,堅持愛有差別的人他名之為“別士”。            “別士之言曰:吾豈能為吾友之身若為吾身,為吾友之親若為吾親”,他為他的朋友做            的事也就很少很少。兼士則不然,他“必為其友之身若為其身,為其友之親若為其親”,            他為他的朋友做到他能做的一切。作出了這樣的區別之后,墨子問道:兼與別哪一個對            呢?(引語見《墨子·兼愛下》)            然后墨子用他的“三表”來判斷兼與別(以及一切言論)的是非。所謂三表,就是            “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其本之也,考之天鬼之志、聖王之事。”(《墨子            ·非命中》)“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            姓人民之利。”(《墨子·非命上》)三表之中,最后一表最重要。“中國家百姓人民之            利”是墨子判定一切價值的標準。            這個標準,也就是墨子用以證明兼愛最可取的主要標準。在《兼愛下》這一篇中,            他辯論說:“仁人之事者,必務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當今之時,天下之害孰            為大?曰: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家之亂小家也;強之劫弱,眾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            傲賤:此天下之害也。……姑嘗本原若眾害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愛人、利人生與?            即必曰:非然也。必曰:從惡人、賊人生。分名乎天下惡人而賊人者,兼與?別與?即            必曰:別也。然即之交別者,果生天下之大害者與?是故別非也。“非人者必有以易之。……            是故子墨子曰:兼以易別。然即兼之可以易別之故何也?曰:藉為人之國,若為其國,            夫誰獨舉其國以攻人之國者哉?為彼者猶為己也。為人之都,若為其都,夫誰獨舉其都            以伐人之都者哉?為彼猶為己也。為人之家,若為其家,夫誰獨學其家以亂人之家者哉?            為彼猶為己也。“然即國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亂賊,此天下之害與?天下之利與?即            必曰:天下之利也。姑嘗本原若眾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惡人、賊人生與?即必            曰:非然也。必曰:從愛人、利人生。分名乎天下愛人而利人者,別與?兼與?即必曰:            兼也。然即之交兼者,果生天下之大利者與?是故子墨子曰;兼是也。”(《兼愛下》)            墨子用這種功利主義的辯論,證明兼愛是絕對正確的。仁人的任務是為天下興利除            害,他就應當以兼愛作為他自己以及天下所有的人的行動標準,這叫做以“兼”為“正”。            “以兼為正,是以聰耳明目,相與視聽乎;是以股肱畢強,相為動宰乎。而有道肄相教            誨,是以老而無妻子者,有所侍養以終其壽;幼弱孤童之無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長其身。            今唯毋以兼為正,即若其利也。”(同上)這也就是墨子的理想世界,它只能通過實行兼            愛而創造出來。            
天志和明鬼
            可是還有一個根本問題:如何說服人們兼愛呢?你可以把上面所說的告訴人們,說            實行兼愛是利天下的唯一道路,說仁人是實行兼愛的人。可是人們還會問:我個人行動            為什麼要利天下?我為什麼必須成為仁人?你可以進一步論證說,如果對全天下有利,            也就是對天下的每個人都有利。或者用墨子的話說,“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            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兼愛中》)            這樣說來,愛別人就是一種個人保險或投資,它是會得到償還的。可是絕大多數人都很            近視,看不出這種長期投資的價值。也還有一些實例,說明這樣的投資根本得不到償還。            為了誘導人們實行兼愛,所以墨子在上述的道理之外,又引進丁許多宗教的、政治            的制裁。因此,《墨子》有幾篇講“天志”,“明鬼”。其中說,天帝存在,天帝愛人,            天帝的意志是一切人要彼此相愛。天帝經常監察人的行動,特別是統治者的行動。他以            禍懲罰那些違反天意的人,以福獎賞那些順從天意的人。除了天帝,還有許多小一些的            鬼神,他們也同天帝一樣,獎賞那些實行兼愛的人,懲罰那些交相“別”的人。            有一個墨子的故事與此有關,很有趣味。故事說:“子墨子有疾。跌鼻進而問曰;            先生以鬼神為明,能為禍福,為善者賞之,為不善者罰之。今先生聖人也,何故有疾?            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鬼神不明知乎?子墨子曰;雖使我有病,鬼神何遽不明?人之            所得於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勞苦。百門而閉一門焉、則盜何遽無從人?”(            《墨子·公孟》)如果用現代邏輯的術語,墨子可以說,鬼神的懲罰是一個人有病的充足            原因,而不是必要原因。            
一種似是而非的矛盾
            現在正是個適當的時候來指出,不論墨家、儒家,在對待鬼神的存在和祭祀鬼神的            態度上,都好像是矛盾的。墨家相信鬼神存在。可是同時反對喪葬和祭祀的縟禮,固然            好像是矛盾的。儒家強調喪禮和祭禮,可是並不相信鬼神存在,同樣也好像是矛盾的。            墨家在談到儒家的時候,自己也十—分明快地指出過這種矛盾。公孟子是個儒家的人。            “公孟子曰‘無鬼神’,又曰‘孟子必學祭祀’。子墨子曰:‘執無鬼而學祭禮,是猶            無客而學客禮也,是猶無魚而為魚罟也。’”(《墨子·公孟》)            儒家、墨家這些好像是矛盾的地方,都不是真正的矛盾。照儒家所說,行祭禮的原            因不再是因為相信鬼神真正存在,當然相信鬼神存在無疑是祭禮的最初原因。行禮只是            祭祀祖先的人出於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禮的意義是詩的,不是宗教的。這個學說后來            被荀子及其學派詳細地發揮了,本書第十三章將要講到。所以根本沒有什麼真正的矛盾。            同樣在墨家的觀點中也沒有實際的矛盾。因為墨子要證明鬼神存在,本來是為了給            他的兼愛學說設立宗教的制裁,並不是對於超自然的實體有任何真正的興趣。所以他把            天下大亂歸咎於“疑惑鬼神之有與無之別,不明乎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並且接著            問道:“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則夫天下豈亂哉?”(《墨子·            明鬼下》)所以他的“天志”、“明鬼”之說都不過是誘導人們相信:實行兼愛則受賞,            不實行兼愛則受罰。在人心之中有這樣的一種信仰也許是有用的,因此墨子需要它。            “節用”、“節葬”也是有用的,因此墨子也需要它。從墨子的極端功利主義觀點看來,            需要這兩種東西是毫不矛盾的,因為兩者都是有用的。            
國家的起源
            人們若要實行兼愛,除了宗教的制裁,還需要政治的制裁。《墨子》有《尚同》三            篇,其中闡述了墨子的國家起源學說。照這個學說所說,國君的權威有兩個來源:人民            的意志和天帝的意志。它更進一步說,國君的主要任務是監察人民的行動,獎賞那些實            行兼愛的人、懲罰那些不實行兼愛的人。為了有效地做到這一點,他的權威必須是絕對            的。在這一點上,我們可能要問:為什麼人們竟然自願選擇,要有這樣的絕對極威來統            治他們呢?            墨子的回答是,人們接受這樣的權威,並不是由於他們選中了它,而是由於他們無            可選擇。照他所說,在建立有組織的國家之前,人們生活在如湯瑪斯·霍布士所說的            “自然狀態”之中。在這個時候“蓋其語曰天下之人異義。是以一人則一義,二人則二            義,十人則十義,其人玆眾,其所謂義者亦玆眾。是以人是其義。以非人之義,故交相            非也。”“天下之亂,若禽獸然。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亂者,生於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            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墨子·尚同上》)如此說來,國君最初是由人民意志設立的,            是為了把他們從無政府狀態中拯救出來。            在另一篇中墨子又說:“古者上帝鬼神之建設國都、立正長也,非高其爵、厚其祿、            富貴佚而錯之也,將以為萬民興利、除害、富貧、眾寡、安危、治亂也。”(《墨子·尚            同中》)照這個說法,國家和國君又都是通過天帝的意志設立的了。            不論國君是怎樣獲得權力的,只要他一朝權在手,就把令來行。照墨子所說,天子            就要“發政於天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            之所非,必皆非之。”(《墨子·尚同上》)這就引導出墨子的名言:“上同而不下比”            (同上),就是說,永遠同意上邊的,切莫依照下邊的……            如是墨子論證出,國家必須是極權主義的,國君的權威必須是絕對的。這是他的國            家起源學說的必然結論。因為國家的設立,有其明確的目的,就是結束混亂,混亂的存            在則是由於“天下之人異義”。因此國家的根本職能是“一同國之義”(均見《墨子·尚            同上》)。一國之內,只能有一義存在,這一義必須是國家自身確定的一義。別的義都是            不能容忍的,因為如果存在別的義,人們很快就會返回到“自然狀態”,除了天下大亂,            一無所有。在這種政治學說里,我們也可以看出,墨子發展了俠的職業道德,那是非常            強調團體內的服從和紀律的。它無疑也反映了墨子時代的混亂政治局面,使得許多人向            往一個中央集極的政權,哪怕是一個專制獨裁的也好。            這樣,就只能夠存在一義。義,墨子認為就是“交相兼”,不義就是“交相別”。            這也就是唯一的是非標準。通過訴諸這種政治制裁,結合他的宗教制裁,墨子希望,能            夠使天下一切人都實行他的兼愛之道。            墨子的學說就是如此。與墨子同時的一切文獻,一致告訴我們,墨子本人的言行,            就是他自己學說的真正範例。            ------------------              亦凡書庫掃校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調查報告顯示:相當一部分有同性性行為的男子認為自己屬於異性戀者
http://aibai.com.cn/info/open.php?id=15142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9.20  中國時報 
吳挺鋒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立報】

【記者陳怡君綜合報導】司法纏訟6年,屏東高樹國中葉永鋕死於性別不友善校園一案終於定讞,高雄高等法院依刑法第276條過失致人於死者,判決3名行政主管校長、總務主任以及庶務組長各5個月、4個月、3個月等有期徒刑,得易科罰金,被告不得上訴。案件勝訴的消息發佈,一路陪伴葉家打官司的民間團體紛紛互相祝賀,並期許本案成為未來校園性別友善環境重大指標。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振忠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8.16  中國時報 
陶松齡/北縣新莊(牙醫師)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寶/幼教老師(中縣大甲)

閱讀九日李家同教授「可怕的低分錄取」一文,個人是兩個大學生的家長,頗不以為然。

坦白說,當前台灣的大學增設太多、科系類別太多,才會導致考生錄取率的大幅提升,甚至創下新高達九成以上。不過,大學的增設,這是教育主管部門的行政決策,不是考生或是家長的問題。增設太多大學,導致錄取率大增,是必然發展的現實。但如果換個角度,何妨看成教育普及、提升國民素質的好現象。

每一個人的成長歲月,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低分」的階段。一時的低分,未必都是永遠的低分;入學時低分,未必畢業時也是低分。更何況各級教育的重要目標,不就在於循循善誘、啟發潛能、訓練專長、提升智能嗎?

至於「教育沒品管,畢業無頭路」的問題,基本上那是在校期間教授們的「品管」問題,成也教育,敗也教育。想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的古訓,想想孔子的「有教無類」,在大學殿堂裡,請不要嫌棄、看衰我們子女的「低分錄取」,好好幫忙拉拔督導他們吧!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徐靖蓉/無業(台中市)

沒人會問父母親:「你愛我嗎?」因為無庸置疑!

生父早逝,留下三個小孩和一堆債務。

母親尚未卅歲,我們流浪了一段日子。某人介紹一位士官長給我的母親。她腳跺地哭鬧著,不甘願委身於大她廿四歲的老芋仔。但別無選擇,她在爸的牌位前說:「一定親手將三個孩子撫養長大」。

繼父當時在金門當兵,沒有結婚儀式,買了棟房子,讓三個孩子復學。退役後,家事他一手包辦。我偶爾回故鄉,本家總是以「外省仔」稱呼他。

我和妹過他姓,幾年前我改名時順便將姓改回來。戶政人員要我拿表格回去給因痛風臥病在床的繼父簽拋棄撫養權。

至今我仍記得那隻變形到無法握筆、勉強簽上名字的手。簽字前他說:「爸爸不管你姓什麼,妳這一輩子都是我的女兒。」

我沒提他對我們好不好,我只能說比親生的還好!他最掛念的還是我,而非他親生、與我同母異父的妹妹。

繼父有位哥哥終生未娶,晚年與我們同住。他一輩子守著「柑仔店」,沒見他換過新的衣服,過著比苦行僧還淡泊的日子。

伯伯死時,所有積蓄因為身分證父母欄與繼父的有筆劃之差,又無法自大陸取得證明其兄弟關係之情況下全數充公。我和弟有著相同感慨:這就是當年被蔣中正帶來台灣的小伙子,終其一生夢想著重返國土,現在客死異鄉。他來不及等到兩岸三通,這是許多老兵的一生。

繼父為人正直,他對年齡相近的外婆仍然當成自己的娘,對繼女的阿嬤也相同的尊重。有一次他和阿嬤因病分別住院。他向我提出要去探望阿嬤,我心想:「怎麼辦,阿嬤願不願讓他看?」

在阿嬤首肯下,我讓藍綠會面。繼父用盡他所有會的台語問候:「媽!你呷飽抹?」阿嬤:「你ㄟ郎卡好,擱ㄟ要來看我,自己身體要保重吼!」繼父透過我的翻譯依然答非所問:「有卡好麼?」阿嬤:「你飼阮孫大漢,真感謝你啦!」

就這麼雞同鴨講加翻譯,我完成最不可能的任務。

阿嬤出院後,繼父也辦出院了。在返家的路上,繼父要我繞路去向阿嬤道別。他無法下車,只坐在車上盡所能的傾著身子向阿嬤說:「媽!阮要轉去啊!有閒來迌,媽~再見!」阿嬤報以難得的笑容:「有閒擱來!」此後,本家不曾再以:「妳外省仔阿抹死喔!」這種方式關心他了。改稱:「妳那位外省仔老爸…」。這是他與她唯一的一次…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相見!

繼父晚年受痛風所苦,痛風石布滿全身關節並蹦出傷口,最後截趾又截肢,死於加護病房。沒親人在身邊,他所有積蓄在多年前被母親用來還生父的債、幫弟娶媳婦,房子也早賣了。如果我們還不省思莫名的偏執,我只能說…

記得梁修身演的「後山日先照」,講到二二八事件。劇中阿嬤並未因阿公死於國民黨的槍下而反對孫女與外省兵相愛。可是,現實中,省籍對立至今無法被淡化。

誰來整合這塊土地上的人們,誰來凝聚我們相同熱愛這片土地的向心力,誰就能挽救人性、就能促進和平。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8.08  中國時報 
◎謝仕淵

 

    去年此時,正逢爆發二次職棒簽賭。一年來,台灣棒球歷經職棒票房與收視率下降、簽賭疑雲未解、人才培育、國外棒球環境的磁吸效應等問題猶存,最近,陳純甄失聯竟可能起因於兩千萬職棒簽賭債,而兄弟象隊以蔡豐安「不適任」為由釋出等事,皆令人徒增許多聯想。加之國內政局烏煙瘴氣,莫怪乎許多台灣人,早已將看王建民優異的投球,視為一星期中最快樂的事。

    二○○六年,適逢台灣棒球發展一百年,百年來,原本由日本人所引進的棒球運動,經歷了不同時代的轉折與變遷,無論是日治時期與戰後初期的嘉農、台灣聯隊、中華隊,乃至六○年代以降的紅葉、金龍、三冠王,甚至近二十幾年來的奧運、職棒、世界盃,棒球已發展出屬於台灣的意義,成為台灣人日常休閒的餘興活動,更是台灣人爭取榮耀的憑藉。超越族群、性別與年齡的棒球,無疑是台灣道道地地的國球。

    筆者始終相信這段由無數榮耀所聯繫而成的歷史,不僅專屬於棒球迷所有,且是一段屬於台灣人的集體記憶;有助於認識與認同台灣的共同歷史。

 

    事實上,近幾年來,在許多有心人士各自努力下,棒球文化的累積已踏出了一小步。如台灣棒球史主體性確立、全球化與本土化下的棒球發展等課題,均有研究者注意此些課題的發展。中華民國棒球協會為紀錄台灣棒球發展的軌跡,邀請棒球研究者共同參與編撰的《台灣棒球百年史》業已出版,而公共電視台與客電視台也分別就其所關注,拍攝相關記錄片,「台灣棒球維基館」對於棒球史料數位化的努力已堂堂邁入第三個年頭,各地的棒球文史工作者也分別就老照片與口述歷史的資料進行記錄與保存的工作

    這些工作,刻不容緩,台灣棒球文化的見證者大多年邁,而在文字記載的傳統中,大多缺乏棒球活動的記載,此因日本殖民者對於日治時期棒球的報導偏重日本人,而戰後統治者則是對棒球不熟悉,棒球同樣淪為文字記錄的邊緣,如此一來,七八十歲的老前輩反而成為過去歷史的最佳報導者。

    然而,投入棒球文化資產的資源實在有限,加上彼此之間缺乏聯繫,使得工作成果的累積往往趕不上老前輩的凋零,這不僅是棒球歷史的空白,也由於棒球對於台灣人意義非凡,因此,棒球歷史的空白也意味著一段無比美好的記憶,可能就此失落。

    值此棒球發展百年之際,筆者誠心呼籲,國人應該重視棒球文化資 產的累積,不管透過出版品、紀錄片或者博物館,紀錄棒球就是紀錄台灣。更有甚者,棒球文化資產的應用也同時應扮演教育功能,棒球選手榮譽感與道德感的建立,來自養成過程的不斷教育,棒球文化資產所建立的價值,便是那足以作為典範的教材。金錢的誘惑下,職棒簽賭疑雲的廓清,不僅有賴政府部門大刀破斧,榮譽感與道德感的建立,才是根本之道。

    台灣棒球的發展,需要一個記錄歷史且發揮教育功能的機制。如此,台灣棒球才有望在一百年的基礎上,走向下一個百年!

    (作者為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台灣棒球百年史》撰寫者之一)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些時日,先由網路發燒,接而愛貓網友大肆討伐,原先以「簡體字」作為描述虐貓之文字介紹,後來由網友發現灌食的洗衣乳、背景報紙皆為台灣出產,甚而,近日揪出虐貓者的居所,經過媒體報導與訪問之後,當事人反駁,甚至認為那只是「管教」,其母親也不覺得有何可審。如此惹來更多非議,然發生如是的情況,與李維史陀進入原始部落所作研究認為人的知識體系是藉由「二元對立」的概念建立,像是「社會/大自然」、「人類/非人類」、「男性/女性」等,排除與歧視等行動也是透過如此的「我群/他群」的區分導致,這樣的區分有何問題?主要是「價值體系」評價好壞或是優劣。

        虐貓者認為「貓」為「他者」,是需要接受管教的「客體」,這樣以「我/己」為主體的概念,才是致使虐待事件發生,事後他仍是以「己」為中心的方式辯白,認為自己是對的,貓是有問題、不懂規矩、需要管教等說詞,予以這樣的暴行合理化,因為「貓」被當事人視為「劣等」,並不值得「平等對待」。

        然而,虐待的見聞不曾間斷,這次的案例也並非個案。有人為了尋找樂子,將自己養的小狗從三樓往下丟,「測試」骨頭是否夠硬?有人實驗貓是否真有「九條命」,想盡更種方式嘗試,這些情況依舊在台灣社會發生,這些都是因為「主體價值」所導致的結果,施虐者為主體,視受虐者為他者,這樣的情況也適用於兒童虐待、家庭暴力以及其他暴力事件,如是的知識價值體系滅殺「多元價值」、「尊重差異」的可能。

除此之外,更玩弄「繁簡文字」符碼,將這樣的「有趣行為」,實際上,當事人認知到這樣的行為實為「暴行」,將這樣的「暴行」與「簡體字」連結,「簡體字」並非只是單純的文字,同時也象徵著「使用簡體字」的族群,如此「用心」,其實不需要多做辯白,因為一開始,當事人就心虛地試圖將責任推諉,不清楚何以當事人不斷地強辯?將責任往無以參與人類言語體系的受害者推?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8.01  中國時報
中東戰爭 台灣觀點呢?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7.28  中國時報 
王丹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7.21  中國時報
紀大偉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鄭天佐/中研院院士(台北市)

由於新新聞報導今年四月中研院評議會通過組織章程修正,只要研究人員獲有諾貝爾獎,他就不受退休年齡限制的消息,其他媒體也不遑多讓競相報導,學界有不知所措之感。有些報紙誤認為這個章程是專為李院長量身定做,而且指出他的月薪幾十萬,可能比總統還要高,因此有自肥之嫌。

新聞大幅報導後,不少學界朋友憂心忡忡,不只擔心影響李院長繼續為台灣學術奮鬥的意願,也為將來台灣學術發展前途感到悲觀。台大楊信男教授寄來去年八月份國際權威科學雜誌《自然》討論國際學術界打破年齡障礙的許多實例,其中包括瑞士國會為留住諾貝爾獎科學家吳特利克(Wuthrich)通過特別法案的故事,內容中肯,可做我們借鏡。

世界最先進的美國早已廢除退休年齡限制,澳洲紐西蘭加拿大也跟著採用。在美國學術界,只要學校同意給予實驗室空間,他就可以申請經費繼續研究。美國著名研究機構年紀達八十歲的傑出科學家比比皆是,他們對學術的研究、扶植和管理的貢獻絕對不能忽視。

談到高薪,李院長的薪水絕對無法和歐美日的諾貝爾獎得主相比,而且為什麼我們任何企業大亨薪水都可遠比總統高,同樣需要接受國際競爭挑戰的學術界就不能?今年院士會議海外院士特別提出,台灣學術界最大的困境在於薪水缺乏國際競爭力。歐美日不用說,新加坡和香港薪水都遠比台灣高,台灣也比不上韓國,更可笑的是連平均國民所得不到台灣十分之一的中國,最近都開始以高薪來台灣學術界挖角。還有李院長所能得到的禮遇絕對比不上八十四歲的楊振寧在中國所獲得的禮遇,可見中國是如何重視楊先生所做的貢獻。在此呼籲台灣的政治人物和媒體,請多多為我們將來學術的蓬勃發展盡一點心力。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新聞網 記者李名揚、許峻彬/台北報導 2006-07-07 03:31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16 Sun 2006 22:11
  • 燭光

得以安穩

每顆掉落的淚

得以安穩

懂得珍惜

得以安穩

 

 

別開那盞刺眼的日光燈

別開燈

那就點蠟燭吧

燭光

得以安穩

 

 

沿路的開心

因為零食滿路吧?

撥開紅色的誘惑

得以安穩

 

 

就在門口祈福吧

因為神靈無所

不在石版上

而是在身邊

得以安穩

 

 

丟擲拋物線

不管終點

只管燭光

得以安穩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剛看到一則新聞,新聞內容大致是寫一名單親家庭的小孩因為母親「黏」得太緊而求助於法官。這名單親母親因為將所有的寄望與心理寄託在這個小孩身上,所以不斷地緊跟,這樣的狀況讓我不禁想起日昨一位朋友與我談論的議題有關。

        這個朋友接到媽媽的電話,媽媽那頭像他哭訴想離婚的念頭,這個朋友相當理性的聽她說完,那端時而哽咽時而嚎啕,他當下情緒鎮定,或許可以說是來不及反應,掛完電話之後,他開始莫名焦慮了起來,為母親有「離婚」的念頭焦慮,擔心將來沒有人可以照顧母親。

        我笑著回他:「你媽媽應該從以前到現在除了照顧自己之外,還得照顧爸爸跟你們吧?」他點了頭。在台灣,甚至許多非台灣地區,母親大多數一直被鑲於「照顧者」的形象,而且不斷地往「完美照顧者」邁進,婚姻生涯似乎被「照顧與料理」充斥,時而有「無以名狀」的不悅或是負面感受,卻還是無法具體形容,或是去思考與面對「婚姻的冷感」,或是「非理想婚姻」,此處所說的非理想婚姻是自己所認為的理想條件與標準,當然,這些理想還是根植於「社會文化」,但是心裡感知與社會文化是互動的,不然這位媽媽不會等我朋友已經工作了才決定要離婚,這其中相互磨合期間(心理感知與社會文化價值)與其中得掙扎,應該是千迴百折,尤其是媽媽與孩子提起「離婚」的念頭。

        我告訴朋友說,中年離婚之後,媽媽會有更多的空間與時間,可以去做自己曾經想過或是計畫過的事情。記得曾經閱讀過一篇心理學研究顯示:有婚姻關係的女性比未有婚姻關係的女性壽命短,好吧,就當作是我安慰朋友的策略,因為研究都有遺缺或是不足之處。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ll:

        原本與指導教授陳宜倩老師(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共同討論,並決定要邀請老師以及同學一同參與我學位論文的seminar。學校沒有提供正式proposal考試的機會與經費,但是我與指導教授討論之後,決心先行舉辦一場seminar形式的討論會。原先定於200512月舉行,不過因為自己認為仍為到達提seminar的標準以及手術的因素,先行暫緩,之後認為「完美何難追」,因此與口試委員:陳政亮老師(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陳明莉老師(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確認時間之後,邀請指導教授與口委老師一同共襄盛舉,給予我這篇畢業論文提供意見,希望藉此能夠讓學位論文更加豐富、精采。

        這是封seminar的邀請函,邀請您//你一同參與,並且給我寶貴意見與想法、靈感,若需要經過幾番修改的初稿,歡迎告訴我,我會於2/20()將電子檔寄到您//你的信箱。

 

 

 

        時間:2006/2/27()下午兩點

        地點:世新大學G701

        題目:(霸權)男性氣概鬆動之可能?!

從參與瑜珈男性歷程敘說與反省談起

 

 

 

                                                                                                世新大學 Doveman 敬邀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一個就是你了!」奶奶轉頭跟我說。

        三叔叔與來自印尼的嬸嬸結婚,席開的那天,奶奶落下這句話。

 

 

        奶奶在去年夏天過世,但是這席話不曾間斷,從姨丈、外婆、舅舅等口中再現。每當有親戚聚會的時候,我多會被問到學業狀況,再來就是有沒有(生理)女朋友,她/他們也都替我做好計畫:畢業後當兵,當兵後工作,工作五年之後就可以結婚了,當然這裡所言的「結婚」是異性戀的婚姻。

 

 

        記得有年與學弟一起去福隆看阿妹演唱會,我支會外婆說約了人看演唱會不回來吃飯,她很高興追問我要跟是女的是男的去看,我說是學弟之後,她的笑臉垮下來。

阿姨們不時也會傳簡訊關心我的感情生活,有的要我別太挑,有的則是要我慢慢挑。

 

 

        過年聚會,我的感情生活成為許多人關心的事情,我大多就以論文忙、工作忙做推拖,不然就說:「我媽說讀書的時候先不要交『女朋友』」當作搪塞,舅舅說:「也差不多要慢慢找了!」

       

        除了親戚的例常性聚會會關心到我的感情狀況,在親戚朋友結婚的宴會上也會受到關注,甚至是結婚當事人特地過來幫我「加持」,我只能例行性的點頭感謝。

 

 

        一種無所遁形的關切,從實體聚會到虛擬通訊,或許大家太久沒有喜酒喝開始無聊了吧?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