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迴鐵路脫軌案每天連番播出,連續的不斷推陳出新,第六十四集的內容是訪問當事家庭的鄰居,鄰居竟然還能說個所以然,驚訝的發現原來當事家庭並不簡單,因為有人參加過革命抗戰,以及熟讀孫子兵法,劇情進入高潮迭起,全台灣所高度注視的家庭又有新的聳動劇情,那就是「李家不簡單」!

        打開電視,頻道進入新聞台區塊之後,這幾天所進入眼簾的畫面,感覺到不單只是戲劇台需要編劇,現在連同一般商業的新聞台也需要編劇。「新聞媒體」拼命的搶即時性、獨家報導等可以讓「收視率」上升的途徑,而今為了少數人所參與的收視率調查,還需要披甲上陣編劇本。

        過去的威權時代,新聞媒體受到國家意識形態的影響,新聞的內容以及報導方式並不完全是新聞媒體能夠主導的,但是1990年代,有線電視加入戰局之後,為了挬得廣告收入,新聞內容加入「非新聞」內容,像是「美食介紹」、「手機新款」、「衣服新款」等內容,或是與「公共民生」無關的新聞,像是外遇、跟拍某人之私生活等,加進刺激「視覺感官」的畫面,連同網路新聞也淪陷,文字開始挑逗、讓閱聽人無陷「遐想」,像哪個女星彎腰走光或是哪個男星施行包皮手術等,新聞媒體儼然成為感官化、衝突化、娛樂化、聳動化與行銷化,過去的權威管制鬆動之後,大批新聞媒體加入戰場,過去曾經受到敬重的記者,而今卻被稱為「社會毒瘤」,去了「標準格式」的內容,成了無禁忌的脫韁情景,最基本的成語選用、字句選取錯誤百出之外,新聞媒體的責任:新聞精準度與深度、多元與客觀的報導,以及公民責任,似乎因為「收視率」而被迫湮滅。

        這樣的問題是因為新聞媒體過多嗎?該減少嗎?之前新聞局刪除了某些新聞台之後,似乎也不太能夠解決問題。若是增加更多新聞媒體呢?是否因為如此可以讓收視率不高的公共電視脫穎而出,同性質的新聞台的收視率會否因為這樣稀釋掉?才能夠深刻的讓注重每分鐘收視率的新聞台能夠反省與改進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