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台北市)
http://udn.com/NEWS/OPINION/X1/3401171.shtml

日前有一則外電報導「美韋氏字典新字google當動詞」,國內各大媒體也都陸續轉載這條「新聞」。同一則外電又提到了其他已被韋氏詞典收錄的新詞,如mouse potato(滑鼠馬鈴薯),指的是整天黏在電腦前的人。

這事實上不是什麼新聞,只是該詞典出版社會搞公關宣傳,而簡單的一則美國通訊社的絮,又被台灣新聞界照單全收,讓我覺得有必要從專業的角度發表一下看法。

現今英語世界的詞典出版競爭空前激烈,以前詞典出新版的周期約為十年,甚至更長,現在已縮短到五年,甚至更短,這麼短的時間當然不容許內容上大幅的翻修,因此普遍的作法是,既有的版面不動,抽換掉罕見的詞語,塞進流行的新詞,封面改裝一下,就號稱是新版問世。

新詞反映的是時代的脈動,大家都感興趣,而詞典有客觀記錄、描述語言發展的責任。一般大眾認為詞典是權威的化身,「名牌」詞典更是如此,詞語收到詞典裡彷彿有權威加持,因此這種時代脈動被權威所認可的現象就有其吸引力,要是時代脈動有爭議性,那整個事件就更具新聞性了。

回到這兩個新詞本身,事實上三年前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第二版早就做了一樣的事情了;而 Qi Gong (氣功)、sudoku (數獨)、wiki (維基網站)等新詞,其他的英文詞典已經收錄了,卻沒在新聞提到的韋氏詞典「新版」裡出現。說穿了,這都是商業炒作。

然而,為什麼韋氏詞典的新聞就會引起注意,讓媒體爭相報導呢?在英語詞典裡,容我做個籠統比喻:牛津之於英國,如同韋氏之於美國。然而韋氏(Webster)做為商標已經喪失其專利地位,因此市面上常有不同的韋氏詞典,當然最有歷史、最知名的就是新聞報導裡的梅里亞姆酖韋氏(Merriam-Webster),它的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收詞逾四十七萬,為世界上最大的單冊英語詞典。

在看這則外電之時,我不禁想到我們台灣的中文詞典。先不說「好屌」、「訐譙」、「 LP 」、「機車」、「哇靠」這些粗俗的詞語,就連一般反映科技新知、生活方式的「電子郵件」、「部落格」、「粉絲」、「透天厝」、「被當」也都還無緣進入中文詞典。

兩相比較,我們的出版社是否該努力加把勁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