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26  中國時報
◎黃乃輝

 

    兩年前,前行政院院長游錫堃毅然宣布,從國庫提撥三十億成立「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成立之後,一些荒謬的現象就陸續出現了。

    就像十年前從越南嫁來台灣、目前就讀研究所的陳凰鳳說的:「台灣社會常宣傳幫助外籍配偶,做法都是找一個楚楚可憐的外籍婦女來做展示,以博取大眾同情。但其實我們這一群敢渡海而來的姊妹,都有過人的勇氣和生存的決心,我們不會需要平白的同情,只想自力更生。所以請求善心大眾或基金會,不要以我們外籍配偶作為募款的題目或工具。讓我們也有表現自在與亮麗的人際關係。」 

 三十億用到哪裡去?

 

    每每我在參加基金審查會議的時候,陳凰鳳的話,常常浮現在我腦海中。當這些外籍配偶離開自己的國,已經被台灣的仲介出賣一次、蹂躪一次;當她們在台灣落地生根,這些民間機構又把她們當成樣板,而沒有真正貼切地幫助她們,只是大量的消耗預算,難道這不是「二度蹂躪」嗎?

    這筆三十億經費怎麼用?身為審查委員,我看得既氣憤又難過。比如說,大量的編印各種手冊:宣導手冊、兒童養育發展手冊、生活適應月刊……,每一本從排版到印刷都很精美,但許多外籍配偶告訴我,她們根本就看不懂。這些刊物只是把中文硬生生地翻譯成越南文、柬埔寨文,一方面文法不通,另方面也不考慮外籍配偶的學歷是否看得懂。

    今年五月,蘇院長指示要全面輔導未來的新移民,結果內政部三天內就擬出政策草案,計畫開設一千班的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輔導班,讓近三年來約三萬五千個外籍配偶上課,每班三十五個,聘請流浪教師來教外籍配偶識字、講國語。但真的有用嗎?外籍配偶的夫肯放心讓她們出來上課嗎?外籍配偶本身有信心拋棄社會眼光、走進教室嗎?流浪教師未經過培訓,有能力來授課嗎?

    這個政策的荒謬是,各縣市早已開辦許多相關課程,為何還需要重複開班呢?我在這邊訴說這個決策過程,是為了凸顯決策過程中的粗糙。決議之後,我們把這筆預算全部刪除了。

    「移民法」到現在還沒通過,移民署的組織法就先通過了。政府從去年講移民署要掛牌,延宕到今年七月一號,現在又說要延到八月一號。這個多達兩千人的機構,好像在辦家家酒。國外的移民法,應該包括了技術移民、經濟移民、婚姻移民。但台灣的移民法主軸,就只是放在外籍配偶的管理上。

    其實,每一個外籍配偶的家庭,都是一個個案,政府的政策應該細膩到有能力去幫助解決個案問題,再延伸到整個政策面的執行。但政府動不動就拋出那麼大的政策,形同大拜拜。我舉一個例子,內政部六月中草擬了未來十年的人口政策綱領,共分成三大主軸:人口老化、少子化、新移民。國家未來十年的人口政策有兩大區塊跟外籍配偶有關。

    怎麼說呢?目前,每三對夫妻就有一對是外籍配偶家庭,每七個小孩就有一個是新移民女性生育的子女。人口政策綱領出來了,但相關的配套在哪裡?政府希望台灣人多生小孩,外籍配偶生的小孩算不算台灣人的小孩?若算是,請問醫院開辦外籍媽媽教室、公衛護士教導外籍媽媽帶小孩,這些資源要去哪裡找?這些新台灣之子已經大量進入到教育系統,相關的教育政策出爐了嗎?

    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檢視政府的配套做得如何。衛生署前年做了一個調查,發現三十幾萬的外籍配偶剛來台灣的時候,身心都很健康;但兩年後卻變得不健康,原因包括夫妻謀合、家庭適應、公婆問題、媒體標籤化、子女教育、社會價值觀等,這些都影響了外籍配偶的身心健康。

    法國半年前爆發前所未有的族群大暴動,美國最近公布新的移民法也產生民心暴動。我憂心:台灣為何還這麼麻木?我們每天在吵的都是政治對峙、省籍情節。我希望,政府能夠落實推廣社會教育,讓外籍配偶的夫家能平等對待外籍配偶,不要覺得媳婦是買來的;台灣男性出國前,應該接受婚前教育;外籍配偶來到台灣後,也要接受多元文化輔導。這些教育如果落實,問題將會減少很多。

    有一次,內人強娜葳跟我出去演講,她感觸良深地說到:「人醜不要怪父母,命苦要怪政府。」我恍然大悟,我不能站在一個家屬的立場來責備民間機構,政府才是我們該嚴厲監督和檢視的目標。(作者為外籍新娘成長關懷協會會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