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6.08.09  中國時報 
◎莊凱迪

 

    昨日《中國時報》對於蘇揆妻舅詹明智自殺死亡的報導,引用不知名人士表示:「憂鬱症患者跳樓自殺,往往是一念之間,念頭轉一下,就好了。」「當時如果有人跟他說幾句話,從死神手中把他拉回來,悲劇可能就不會發生了。」然而,這樣的說法不僅不符合憂鬱症的實際病狀,更是給予往生者屬嚴重的二度傷害。

    事實上,每一位憂鬱症患者的自殺死亡,都會帶給親友無盡的悔恨與哀傷。親友本來就會強烈地責怪自己,把自殺的憾事誤認為是自己的責任。親友也會一再地回想病患自殺之前的小細節,懊悔自己沒有做到什麼事情,或是譴責自己多說了什麼話,同時幻想著自己可以怎讓這個無可挽回的事情不會發生。自殺病患的親友,他們的哀傷情緒是很複雜的,他們的悼念過程,經常需要心理專業的人員介入。在歐美地區,發生了自殺或是意外的事件,常可看到親友集體接受專業心理人員的訪談,避免一般人常見的誤解,帶給生存者更多更大的心理傷害。

    憂鬱症是極為專業且複雜的疾病,聯合國世衛組織將憂鬱症列為廿一世紀三大疾病之一,各國投入許多經費研究,到現在還無法確切了解病因。憂鬱症與所有的疾病一樣,都是需要極為專業的人員來處理。台灣的民眾,常常認為只有身體的疾病才需要專業,卻忽略了情緒的疾病,也需要專業的處理。

 

    我們經常看到一般的民眾,誤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是情緒處理專,以自己處理自身情緒的經驗,指導憂鬱症病患處理其情緒。這樣的做法就像是以自己運動的經驗指導心臟衰竭患者如何做運動;以自己飲食的經驗指導糖尿病患者如何進食一樣,忽略了情緒、運動跟飲食,雖然都是一般人的生活常識,但是牽涉到疾病的事情,不論生理或是心理的都一樣,是相當專業而且需要謹慎處理的。

    對於摯愛的人自殺過世的家屬親友來說,媒體所報導的說法,例如當時如果說幾句話,讓他轉個念頭,悲劇就不會發生了;或是都是有徵兆可循的,只要注意徵兆,就可以預防自殺。這樣的說法,彷彿在告訴親友,因為你沒有多說幾句話,因為你沒有多注意徵兆,造成自殺的憾事。這樣的說法,讓親友在經歷喪失至親的同時,更遭受疏失過錯的鞭打與譴責。

    憂鬱症的病患,在相當程度上,已失去了轉換念頭的功能,就像是陷入情緒的谷底跳不出來,或是鑽入牛角尖卡住了轉不出來。不好的念頭或是想死的意念,常常是無法控制地盤據於思緒當中。親友說幾句話就能轉念的情況,往往只有短暫的效果。而且,死意堅決的病患自殺之前更會努力隱藏,讓親友很難發現自殺的徵兆。自殺從來就都不是可以完全預防或是完全避免的。即使是在精神病房最嚴密的保護監視之下,仍然會有病患想盡辦法,完成自殺的舉動。我們應該提醒民眾,努力早期發現,努力減少自殺的發生。但是在宣導的同時,也應該注意避免傷害生存親友的心情,不宜讓更多的遺憾發生。

    逝者已矣,來者可追。憾事已經發生,遺留給親友的情緒,仍待我們照顧。媒體對於憂鬱症的報導,應該多尊重專業意見,不宜隨意轉述非專業人士的話語才是正道。

    (作者為新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