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記者陳怡君綜合報導】許多外籍配偶肩負為夫家傳宗接代的任務,往往一來台就馬上懷孕生子,但是生下來的台灣之子卻又被社會懷疑有「發展遲緩」不健康之嫌,然而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外配媽媽生下的寶寶,不論是早產、死胎、先天性缺陷都低於台灣本地媽媽。

世新大學社發所副教授夏曉鵑指出,認為外配子女有「發展遲緩」問題,擔心她們「適應不良」、「課業落後」的論述並沒有紮實的調查為依據,所反映的是台灣社會既存的偏見。事實上,外籍配偶多為經濟、社會弱勢,往往待病情嚴重才會就醫,因此多數是在子女情況明顯出問題才前往醫院篩檢,也因此醫療機構篩檢出「發展遲緩」的比例較高。

語言是適應新生活與否的最大關鍵,一旦缺乏語言能力便無法進入異國文化,溝通障礙也影響就醫,缺乏語言表達能力,也進而影響其醫療照護資訊的獲得。

外籍新娘成長關懷協會會長黃乃輝質疑,政府希望台灣人多生小孩,外籍配偶生的小孩算不算台灣人的小孩?若算是,醫院開辦外籍媽媽教室、公衛護士教導外籍媽媽帶小孩,這些資源要去哪裡找?

黃乃輝批判,政府撥了30億經費成立「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然而身為審查委員,他發現民間團體將錢花在大量的編印各種手冊、宣導手冊、兒童養育發展手冊、生活適應月刊……手冊印刷精美卻只是把中文硬生生地翻譯成越南文、柬埔寨文,一方面文法不通,也不考慮外籍配偶的學歷是否看得懂。衛生署前年調查,發現30幾萬的外籍配偶剛來台灣的時候,身心都很健康,但兩年後卻變得不健康,原因包括夫妻謀合、家庭適應、公婆問題、媒體標籤化、子女教育、社會價值觀等,凸顯了台灣人只關心「新台灣之子」健康與否,卻忽略了外配本身身心健康狀況。

台大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生吳慧娜指出,越南婦女平均來台7.16個月即懷孕,若在家庭計畫與身心準備不足的狀況下懷孕,除了自我照護能力不足,若再加上環境與家庭支持系統的缺口,這對於孕期保健、生育、養育之健康問題將造成不利的影響。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91年新生兒通報數顯示,死產比例為本國比外籍是0.9%:0.5%;新生兒體重低於2千5百公克比例為本國比外籍是8.2%:6.5%;剖腹產比例為本國比外籍是35.8%:23%;先天性缺陷兒比例為本國比外籍是1.34%:0.22%,顯示正港台灣新娘生下的死產、早產兒、低體重兒、先天性缺陷兒比率都高於外籍配偶(含中國籍)所生的「新台灣之子」。而越南婦女平均身高體重皆低於台灣婦女。因此,越南媽媽孕期體重增加較少與新生兒有較低平均體重應是屬於合理現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