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5  中國時報
紀大偉

近來,在媒體以及部落格上,各種政治立場、各種年紀的寫手都很愛使用一個詞:「民眾」。而且,用得順手極了。

    值得留意的是,在修辭的層面上來看,「民眾」常常被寫手視為愚笨的--在意識上,寫手未必覺得民眾是傻瓜;在下意識,卻把民眾寫笨了。民眾淪為「烏合之眾」、「迷途的羔羊」;民眾「無法看清」真相;扣應「部隊」好像意識形態的機器士兵;民眾「被煽動」;民眾只會「隨XX起舞」(XX可以是某媒體,或某政客);寫手感嘆「恨鐵不成鋼」(言下之意,民眾是爛鐵);「感嘆」、「痛心疾首」等動詞,也暗示寫手高高在上,向下俯看形同螞蟻的民眾;而媒體/政客在「愚民」/「愚弄人民」/「操弄人民」的時候,媒體/政客儼然是聰明的主詞,而民眾就是被動的受詞。

    在提及民眾的時候,各種寫手洩露優越感。民眾被寫得笨,那麼寫手相形之下,就被襯托起來,變得聰明。民眾變成寫手踩在腳下的肥皂箱--肥皂箱用來墊高寫手,讓寫手自己覺得高處不勝寒。也難怪,寫手對於民眾越是痛心疾首,也就痛心得越快樂--這種優越感的快感,是很難戒除的。如果去質問寫手們是不是優越感作崇,當事人恐怕也不會承認--這個癮頭太重了,難以承認啊。

 

    有時候,民眾並沒有被說成傻瓜。專家愛說,「民氣可用也」--言下之意,民眾是功具。這聽起來並不負面,不過民眾被物化成為螺絲起子之類的物件。政客在選舉得勝時,愛說「民眾的選擇是對的」--但是這種話與其是在稱讚民眾,還不如說是政客在自己臉上貼金。民眾變成金箔片,仍然不是活生生的人。

    結果,就算民眾在修辭中扮演的角色不是傻瓜,而是明智的投票者,民眾的功能仍然和傻瓜差不多--都是任憑上位人士(從網路寫手到政客)擺布的。如果政客是披了羊皮的狼,那麼民眾就淪為披了智者外衣的傻瓜。

    「他傻瓜,我聰明」的優越感態度,是不道德的。在政治的層面,這種優越感也是有害民主的。寫手們理所當然將民眾視為「被動」的一團泥巴,而不去想像民眾的多元可能性:有些民眾具有自主性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有些民眾會變形,有朝一日讓人刮目相看;民眾可能讓所有的寫手跌破眼鏡。

    許多歷史學家已經指出,就算是鉛筆之類的小器物也可能改變歷史軌跡--也因此,不少新進學者正在埋首研究菸酒、卡拉OK等如何造就歷史。如果器物不該小看,那麼,不是器物、不該被物化的、活生生的民眾豈該被寫手的優越感壓扁?如果我們死守既有的修辭學,一直把民眾寫成笨蛋,那麼恐怕只能自爽,而看不見民眾正在寫歷史的手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