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世新大學創校50年,為突顯世新大學學生實驗、實習、實踐精神,昨天於言論廣場玻璃屋舉行「敢動與感動:世新半世紀學生刊物展」開幕儀式,希望藉活動傳達學生勇於創造,落實理想的精神。

世新大學校長牟宗燦表示,台灣具50年歷史的學校並不多,這次舉辦的學生刊物展覽中,包括呂秀蓮、朱德庸、柯一正等人接受專訪的精采故事,希望呈現多年來各種學生刊物的發展軌跡,讓學生及校友感受篳路藍縷到風華炫爛的演變過程。

前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成露茜花了相當長的時間整理各期學生刊物,從刊物中可發現學生自主精神,及世新大學強調的批判與實踐理念。如921地震時,世新大學配合台北市政府政策,由新聞系老師帶領學生前往災區進行報導;針對性別意識抬頭進行的名女人專訪等,這些經驗都是日後世新學生在媒體界發展的良好基礎。

曾參與新聞系學生刊物《Wish》的同學鍾承駒表示,新聞系二部沒有提供小世界實習機會,加上幾位同學想為大學留下回憶,在當時教編採,擔任《美麗佳人》雜誌總編的老師指導下,著手編撰屬於一本年輕世代的刊物。

鍾承駒說,編這本刊物最大困難在於經費來源。沒有贊助,許多人得自掏腰包。由於內容關係,印製方面希望全彩,更是為數不小的開銷;雖然內容缺乏獨創性,停留在模仿階段,但對參與的同學而言具備相當衝擊。「我們的運作方式和雜誌的經營沒有兩樣」。一個想為大學留下記憶的念頭,意外成為新聞系學生踏入社會前的最好歷練。

曾擔任刊物編輯的世新校友、同時是現任鳳凰衛視台灣站採訪主任蔡祐吉﹐昨天也到場分享如何經由學生刊物編採的實驗、實習與實踐﹐體會到終身受用的經驗。蔡祐吉說﹐學生刊物是夢想實現的園地﹐「政治、商業的干預都最少」。

他認為在學生刊物中﹐不僅可檢驗自己學習的成果﹐也可透過與部落格不同的發表方式﹐讓自己書寫、論述的影響力得以擴散。

蔡祐吉回憶在世新學生刊物生涯中﹐最過癮的事莫過於「筆戰」。世新校園兩大學生刊物﹕《新聞人》與《成報》﹐向來有競合關係﹐透過對議題不同面向的掌握與論述﹐使校園有多元的視角與學生意見。他進一步表示﹐學生刊物同時也是讓學生展現社會關懷的場域﹐在現今媒體「蘋果化」的潮流下﹐新聞多缺乏對事件深刻的批判與反省﹐不少學生刊物逐漸隨波逐流﹐相當可惜。他希望學生刊物應可在潮流與主體批判性中找到中立的平衡點。

對蔡祐吉而言﹐學生刊物應做為一個傳播人發揮理想到極致的場域。出社會後媒體的環境與校園不同﹐過往的經驗可做為調適的緩衝﹔他因為在學生刊物中用心地投入與努力﹐使得「蝴蝶效應」得以產生﹐讓他藉著專業、經驗與幸運﹐順利地踏上愈來愈寬廣的媒體舞台。他鼓勵世新大學的學弟妹﹐在學生刊物上用心經營﹐「哪怕只是小眾媒體﹐也是夢想的起點」。
【立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