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20  中國時報 
蕭戎/高雄市

       屏東縣滿州鄉發生過境之灰面鷲鷹成百、成千的遭到獵殺,在網路討論區引起一番討論,其中有人呼籲大家在看獵殺新聞時,得思考自身的環境倫理觀點與環境議題,也就是我們可曾想過自己是否也是「破壞環境生態共犯結構」裡的一分子?

    電影《盧安達飯店》裡,當記者身處種族屠殺現場、並拍攝下畫面時,一位記者說:「沒用的,人們看見這些屠殺慘劇的片段,一定會說『天呀,這真可怕』,然後繼續吃他們的晚餐。」人們今日會珍視保育類動物,是不是因為牠們被掛上了「保育類」的頭銜?

    但這其實是很弔詭的,這些被掛上「保育類」頭銜的動物,大多都代表著牠們已飽受人類的威脅侵害,而我們今天公然大啖黑鮪魚、翻車魚(曼波魚)、鯨鯊(製成鯊魚煙)等動物,甚至政府樂於以此做觀光號召,這不正是在創造未來的保育類動物嗎?

 

    所以稱「共犯結構」,其意不像過去政府在推行環境教育時,一味的將環境保護與破壞環境的責任要民眾分攤,卻撇清歷來國家發展政策對台灣環境之破壞。反之,就是要台灣民眾必須重視環境議題的認識及參與。例如當台電正於全國各地推動一架一億元的風力發電機,但風力發電機會影響鳥類遷徙的時候,台灣的公民們又如何看待與深究?

    倘若我們看到台灣環境或社會問題便輕易拋下一句:「台灣就是這麼爛、這麼讓人無力」,這不但連帶批評到了自己,同時也是放棄了台灣邁入民主政治、得來不易的公民參與權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