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民生報社評】

最近頗引起社會注目的一本新書,討論「M型社會」的到來。所謂M型社會,是指知識經濟的結構下,有錢人變多了,但窮人也變多了;反而是中產階級快要消失了,社會的階層結構於是形成一個中間塌陷下去的M型。

全球化而使貧富差距加大的現象,在全世界都引起關注;比爾蓋茲等人富可敵國,而落後地區的貧窮景象則令人鼻酸。台灣的貧富差距對比又發生得特別急遽。在台灣,名牌商品蓬勃發展,頂級客層的消費力令全球精品業者驚奇。但另一方面,學童繳不起營養午費、全家受債務所逼而走上絕路等新聞,亦不時可見。「M型社會」現象的確在台灣獲得印證。至於中產階級快要消失了的種種後遺症,又以年輕人失業問題最值得關心。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最新調查顯示,過去十年間,全球15到24歲的青年失業率不斷增加。至於台灣,此一年齡層的年輕人失業率業已連續五年超過10%,是國內各年齡層失業率最高的一群。主計處官員澄清,這其中當然有很高比例人口仍在就學;但印證國內流行的「畢業即失業」的說法,以及大學畢業生平均薪資只有兩萬多元等現象,青年失業問題的嚴重性的確不可輕忽。

社會以往的印象,大學生是天之驕子,大學文憑是生涯「向上提升」的保證。曾幾何時,大學生連找到一個工作、躋身中產階級的夢想都不易實現;遑論那些學歷不佳、在起跑線上就輸人一等的困惑青年。台灣過去以均富的經濟表現傲視世人,也才使民間普遍相信「希望相隨,有夢最美」等政治承諾。但如今M型社會到來,社會上貧富之間的強烈對比,令很多底層民眾夢想破碎,對社會的公平正義產生質疑。而青年失業問題,更使很多人連努力奮發、積極爭取生涯發展的機會也被剝奪了。政府高談拚經濟,務必要從提高青年就業率做起!

【2006/11/13 民生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