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投書報端,建議陳水扁沿用當年蔣介石先總統「引退後復行視事」模式,在明年初宣布離職,以平民之身接受司法審判。此議雖出自善意且符合藍軍倒扁期待,唯揆諸史實,不但比擬不倫,且頗多違反憲政法理、窒礙難行之處。

大勢已去 以退為進之計

首先是在時機上,蔣介石當時是看到中共勢力坐大,國民黨和戰不定,嚴重內訌,大局已不可為,才在民國卅八年二月廿一日引退,這是老蔣以退為進的權謀策略,目的在爭取先機,將銀元、美鈔、黃金及軍隊撤退到台灣,做為反共復國基地,伺機東山再起,亦即引退是假,轉進是真。李宗仁在回憶錄上也說:「蔣先生在下野前夕既已預備放棄大陸,他要我出來,顯然是借刀殺人,好讓他爭取時間,搶運物資赴台,此種司馬昭之心,連美軍顧問團也看出了。」老蔣引退僅是手段,陳師孟要阿扁引退,如果真是要他提前下台,阿扁可能會接受嗎?

復行視事 老蔣預留伏筆

其次,當年蔣介石使用「引退」字眼,這是自創的詞彙。在蔣介石原擬的退職文告中,並無「引退」或「辭職」的字樣,經李宗仁抗議後,「引退」出現在老蔣為李宗仁所代擬的文告中,「辭職」卻始終未曾出現在任何官方文獻上,因此李宗仁究竟是在「繼任」或是「代行」總統職權,成為憲政爭議焦點,也為老蔣後來的復行視事,留下伏筆,李宗仁因之斥蔣「至此危急存亡之關頭仍不忘權詐,一意要我作木偶任他玩弄。」

效法權詐 視呂為木偶

陳師孟並未建議阿扁「辭職」,只是要他「引退」,若不是他對憲法不夠精研,就是有意學老蔣的「權詐」手法,將呂副總統視為木偶,「任其玩弄」,果爾,則必然引發憲政爭議,治絲益棼,何苦來哉?何況,野心勃勃的呂秀蓮也不可能被人當作木偶玩弄。

再者,蔣介石於卅九年三月一日在台北復行視事,固然因局勢混亂,中樞不可一日無主,但在時間點上則主要是考慮到美國杜魯門總統預定三月二日於白宮接見赴美的李宗仁,蔣於前一日恢復總統職權,李宗仁的「代總統」職位就自然消失了,等於是讓李一無所有,這是老蔣政治鬥爭的高招。

蔣介石從引退到復行視事前後約一年,這是大局發展所致,非刻意安排,陳師孟卻硬性規定審判必須於一年內終結,「若判決有罪,依法量刑,若判決無罪,陳總統即日復行視事至任期屆滿」,看起來尊重司法,實則完全無視於一審最遲可於一年四個月內宣判的法令規定,究竟是陳師孟的藐視法律,還是一廂情願的保皇,令人不解。

仿效獨裁 躲幕後操弄

蔣介石雖宣布下野,實則仍控制黨政軍大權,他在浙江奉化溪口設立七座電台,親自指揮,大到軍隊調動,小到外交瑣事,無不一一過問,李宗仁根本指揮不動,等於是空頭代總統,體現了老蔣專制獨裁、黨國不分的一面。於今,陳師孟居然建議陳總統「重新任命總統府資政若干外,組成『非常時期國政顧問團』,即日起積極參與國政研議,在副總統召集下,建立實質集體領導之運作機制」,等於是要陳水扁躲在幕後,仿效當年蔣介石下野後的獨裁作風,無異是開民主倒車,豈不十分諷刺?

第一家庭因涉及貪瀆而遭起訴,那些當年為扁背書或曾分得一杯羹的政商名流,此時必陷入天人交戰的窘境,於是乃有所謂「含冤下台」之說,或有「慎重考慮去留問題」的建言,陳師孟這則「蔣介石引退模式」的建議,既反映了他內心的焦慮與良知的不安,更凸顯他對近代史的無知與引喻失義。

【2006/11/13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