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8  中國時報
王宏仁

 旅遊已經是台灣生活經驗不可缺的一環了,但這樣的旅遊經驗,打開了我們多少的視野?而又有多少是強化了我們原有的偏見呢?

    華航的旅遊網站上這麼介紹泰北長頸族:「長頸族是緬甸土產的少數民族,族中女人以頸長為美,這些與眾不同的長頸女都是喀倫族人,是緬甸喀倫族的一支。

    一九四八年他們遭到若開族人的侵略和壓迫,不得不逃往異鄉。目前他們雖然住在泰國北部的難民營裡,但仍在努力保持本民族的語言和傳統。」

 

    這可能是台灣網站有關「長頸族」比較多社會背景的旅遊介紹,但仍錯得離譜。首先,他們是喀雅安族(Kayan),屬於喀倫尼族(Karenni)的一支;其次,他們是跟緬甸軍政府對抗下逃到泰國的難民。華航這樣的資訊,清楚映照出我們對於第三世界國家的無知及偏見:反正他們都是一樣的。

    緬甸是由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脫離英國獨立後,因為緬族獨大,掌控了所有的政治資源,國內少數民族不斷反抗其統治,在泰緬邊境的撣族、喀倫族、喀倫尼族組織武裝部隊來對抗軍政府。進入一九九○年代以後,緬甸軍政府對於這些邊境的少數民族採取四斷政策:斷絕反抗軍的糧食、財務、情報與新生力軍。方法包括:大規模強迫與反抗軍有關係的村落遷移;強迫村民當挑夫、信差、差役、哨兵,這種狀況使得農民完全無法正常耕種,生活無以為繼。

    最令世人髮指的事是一九九六年到二○○一年期間,有高達六百多位撣族女性遭到緬族軍人公然強暴,輪姦、或者長期施加性暴力,其中四分之一的女性因而喪命。面對生命飽受威脅的狀態,緬甸境內的少數民族大規模逃離到泰國境內,喀雅安族就是其中的一群。

    泰國政府在一九九○年之前全力處理來自柬埔寨的難民,所以對於湧入泰緬邊境的難民採取比較寬鬆的態度。但進入九○年之後開始嚴格管制,強迫難民居住在指定的地點,但唯獨對於喀雅安族例外,因為他們具有觀光的價值。在泰國的觀光宣傳上,從不提及上述複雜的泰緬邊境歷史,讓旅客誤以為喀雅安族是居住在該地好幾世代的原住民。

    泰國政府甚至刻意隔離喀雅安族居住地與其他難民營,把其他難民移到離泰緬邊境只有數公里的地區,這樣遊客才不會發現喀雅安族跟其他的政治難民一樣都是從緬甸來的。

    當台灣旅客在導遊安排下參觀這群類似「動物園裡的人類」時,我們的旅遊經驗只是再度強化我們對於東南亞落伍、不文明的偏見而已,而非讓我們看到獨裁政權與資本主義(觀光業)對於人類所造成的悲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