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航太總署研究指出:在全球暖化趨勢下,二○四○年夏季北極海將不見冰影。這種趨勢研究,近年已成為國際學術研究的主流。所關懷的是:下一代的子孫將會面臨如何險峻的挑戰,當然,也就期望找到避災的可能途徑。

未來的各種情境發展,幾乎人人都會假設並進行之,但必須是有依據的,而非白日夢式的任意想像。同時,獲致的結論能夠被多數讀者接受,並進而檢討改進現行策略,期降低未來的風險。

不過,概念性的未來是很難被具體應用的,必須是定量的估算,如二○五○年代夏季台北盆地出現日最高溫大於等於三十五度的日數,可能將由現今的平均三十一日增加到五十四正負十二日,這樣的結論就能被行政官員具體應用在估算熱浪死亡率的增加、公共衛生的投資、能源的消耗、綠建築的改善等。

現今對於全球未來氣候變遷發展,最具權威的組織當屬聯合國「跨國氣候變遷小組」,其第四次評估報告將於明年五、六月釋出。其內容將不僅成為許多學者研究與教學的主要參考,更是環保人士在推動下一階段溫室氣體減量議定書的重要依據。我國無緣參與其討論、撰稿與審稿的過程中,但應該了解到:所有參與學者均是由各國委派,而最後完成後的報告也是經各參與國的同意後才能對外公布。換言之,世界各國政府與學者對於未來的評估,是經相當長時間的互動溝通後,才取得共識。

顯然,各國政府必須嚴謹地承擔其責任。以美國為例,其在一九九○年十一月參眾兩院通過「美國全球變遷研究法」,要求統合十五個部會的資源,合作推動全球變遷研究,並據以在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下成立「美國全球變遷研究計畫」。所以,即使布希總統不願簽署京都議定書,但每年仍編列相當經費,主導全球變遷的研究,包括探索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與當採取的因應之道。其中包括美國國防部於二○○三年底被洩露的秘密文件,其將未來二十年內突然氣候變化視為可能引起全球動蕩的重要威脅。

我國對於未來學的推動尚屬起步,政府應具體承諾加強氣候變遷監測與預報技術,並大量投入資源。

【2006/12/15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