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智大學及南華大學修正不分系的政策,證明在台灣,實施一、二年級不分系,有其結構性的限制存在。

實施一、二年級不分系,代表一、二年級的課程必須能排出橫貫人文、社會、理工等各大領域的通識課。要開出如此多元的課程,如果不是學系發展均衡的大學,如何能夠?試問,台灣數十年來已專業化太深的大學,又有幾所能夠?

最重要的還在於通識課如何授課的問題。以一、二年級不分系最有名的芝加哥大學及哈佛大學來說,通識課是必須扎扎實實打造的基礎課程,每一門課要求學生必須研讀的書籍及原典更不知凡幾。然而,通識在台灣早已變成營養學分,又有那幾個學校,能如美國名校般,透過深入的閱讀及討論,訓練學生如何挖掘及思考人類社會所面對的種種議題?

當前各校科系,歷經教育部規範及歷史發展,都已具備固定的學生及師資員額。一、二年級不分系的後續發展,就是三、四年級的學生決定主修領域,以台灣熱門科系的社會價值觀,最可能的發展是少數科系獨大,其他科系奄奄一息!

學校在這種情況下,是該讓這些熱門科系多聘請老師,愈來愈大?讓其他科系自然解散、老師回家?但那一天風潮轉變,該怎麼辦?如果不思考清楚,只形式地推出一些不三不四的制度,又產生一堆不預期的後果,以後該如何善後?

【2007/01/22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