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研究生問教授:「你覺得我的期末報告寫得怎樣?」教授回答:「內容言不及義,不提也罷。」學生接著說:「沒關係,我還是想聽聽我的期末報告寫得如何。」其實明眼人都知道教授其實已經回答了研究生的問題,他的評語就是「言不及義」;但是研究生顯然沒有意會,又提出同樣的問題。

教育部近日對於各界對「三隻小豬」、「睡美人」、「奧塞羅」等詞收入「成語典」附錄「專題成語」的看法所提出之反應,就如同前面故事中的研究生,看不到自己的問題。

成語之所以在語言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其主要的原因不在於它能避免陳腔濫調,也不在於它有歷史典故,而是在於它常以日常生活中具體的事物來描述抽象的概念,例如以「光陰似箭」來形容時間的飛逝,以「九牛一毛」來形容眾多數量中的一點點,以「囫圇吞棗」來比喻不求甚解,籠統接受,而以「張口結舌」之臉部表情來表達內心的狀態。

這些例子都包含了將具體領域中的事物投射到抽象領域的認知過程。成語的使用其實就是《易傳.繫辭》中所謂「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最好的寫照,也是古人以具體的事物來談論並理解抽象事物的最佳佐證。因此成語的使用不但不會讓人頭腦昏鈍、一知半解,反而能讓我們對人類的認知過程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近年來專家學者大膽預測,創意是未來世代最重要的競爭工具。而所謂的創意,其中包含了將某一領域的事物置於其他領域的思考模式。一個人能夠靈活的運用成語,不但是個人國文造詣的體現,更可以讓人學習到不同領域事物之間如何轉換,也可看到社會文化的古今變異,而這些轉換及變化本身就是創意思想的來源。由此可見,成語的使用不但不會讓人思想懶惰,反而能夠讓人更有創意。

【2007/01/26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