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一名受虐小孩,日前上網向兒童保護機構求援,不料求救信誤寄到南半球的澳洲。但繞過大半個地球,看來茫無頭緒的訊息仍然奏效:許多組織通力合作,受虐的孩子等到救援的加拿大警方,生命因而改寫。

這樣的事情,在台灣只有苦情對照版。受虐童的母親求救數次,卻未能保住孩子一命。媒體原本聚焦於嬸婆的狠悍,打小孩以要脅保母費已是駭人聽聞,她的壯碩身材更增戲劇效果。近日,輿論把箭頭轉射疏忽的社工,批她冷血、鬼混。

但深知台灣社福人力與經費窘境的人都知道,一名社工承擔不了那麼沈重的指控,把責任都推給社工也不符合比例原則。

學者根據民國九十四年發生的各式家暴、性侵案件、及社工的處理能力推估,台灣需要處理家暴及性侵的專責社工約一千兩百名,但實際上,我們僅有三百廿五名社工。其間的鉅大落差,再熱情、能幹的社工也是無力招架。就算去年六月起,中央補助地方增聘三百多名社工,看來仍是杯水車薪。

過量的個案負荷、業務包山包海、流動率高而缺乏經驗累積,面對複雜的家庭暴力,誰能寄望一名約聘社工就能解決個案所牽動的整個家族經年累月的難題?整個制度設計又給了社工怎樣的後盾與支援?在人少案多的情況下,以電訪代替家訪,先查危急個案,都是常見的權宜,不合專業也是無可奈何。但只要一個判斷失準,許多邊緣求救呼聲就會被吞滅。

不論是公部門的施政不力,或資源分配的失衡,這些上層的問題,最後卻要由公務體系中最底層的約聘社工來承擔,這好比要小螺絲釘支撐起整部坦克的重量,是不成比例,也是不合理的。社會大眾在指責社工冷血之外,其實更應向這整個失衡體系的高層設計者去追討公道。

請政府施政回歸基本面,給人民好的生活,減低家暴源頭誘因;再給社工員合理的工作環境,給予合理的社工人員配置,別再讓超量工作的社工成為社會悲劇的眾矢之的。

【2007/01/19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