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陳若曦/作家(台北市)】 2007.03.05 03:09 am


聽到陳總統和行政院要把中正紀念堂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並搬走蔣介石塑像,我舉雙手贙成,但是拆除圍牆和迴廊,不禁要大喊:使不得!

整個紀念堂的建築,包括兩廳院和圍牆迴廊,是完整一體的。其中藍簷白牆十分簡樸大方,窗框尤多變化,給整個園區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紀念堂誠是蔣家政權的象徵,但它見證了一段台灣歷史,就和故宮一樣,都成歷史文物了,理應保存。

文化以多元為貴,特別是處於當今全球化浪潮中,保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在眾多民族中立於不敗之地。台灣歷經清朝、荷蘭、明鄭、日本殖民到國民政府,繼承了豐富多元的文化,這正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文化特色。對於文化我們宜採取「加法」,多多益善,而不是「減法」如「去中國化」,那是短視且自相矛盾。

若以「視野開闊」或交通便利而拆牆,理由更不充分。留得完整紀念堂更有好視野,尤其「大中至正」的牌樓,可以提醒對面總統府裡的人,不要重蹈覆轍,以免為民唾棄。台北市沒有交通不擁擠的地段,拆了四面牆也無補於事,加以疏導就能解決交通問題;東京的古老皇宮就地處交通要道,日本政府迄今也沒搬走它。

中共一九四九年進北京城時,便為拓寬道路而拆掉北京古城牆,鑄成不可挽回的全民之痛,也少了一樣「世界文化遺產」。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胡作非為的「紅衛兵」到處打砸「四舊」,故宮和重點文物都保存下來,毀壞的事後全都修補回來。我們以民主政治自豪,而民主貴包容,可別讓對岸看笑話了。

留得圍牆和迴廊也有助於觀光事業。傳統建築的紀念堂和日治遺物的總統府兩相輝映,相信是外國旅客在故宮之外的另一必遊點。通過旅遊解說,保證遊客對台灣的民主進步刮目相看。

希望當政者心胸開闊,以寬容之心看待前朝遺物,則是台灣文化之幸。

【2007/03/05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