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文/鄭秋霜】 2007.03.17 03:34 am


如果有人發明可以回到過去的「時光機」,你最想做的事是什麼?累積數十年藝術投資經驗的雲河藝術管理顧問公司負責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副理事長黃河半開玩笑地說:「一定要記得回去,跟梵谷買個三張(畫),跟莫內買個十張!」

黃河是很多企業家及收藏家的藝術收藏顧問,日前他在本報與學學文創志業合作的「學學達人」系列課程之一的「藝術投資學」中,以活潑生動、深入淺出及龐大深厚專業素養,講解藝術市場的變化,讓學員聽了大呼過癮。

藝術投資有許多有趣的故事與傳奇。

1998年,佳士得拍賣公司在倫敦舉辦「亞洲前衛藝術」拍賣會,大陸畫家張曉剛的「大家庭」畫作,每張成交價只要9,000美元;到了去年,張曉剛的畫作,以高達97萬美元賣出。不到十年,價格翻了百倍。

大藏家效應 藝術品天價不斷攀高

國內一位企業家第二代,曾經在香港拍賣場以300萬元買到一幅畫作,誰知在飛機上遇到一位同好,告訴他「你買的那張畫我也想買,這樣好了,我用400萬元跟你買。」這位企業家當場轉手,現賺100萬元。

黃河指出,這一波藝術市場從2000年起飛,藝術品漲幅驚人,少則漲了十倍,多則上百倍。例如佳士得拍賣公司1998年在倫敦舉辦「亞洲前衛藝術」拍賣會,捧紅了張曉剛、王廣義、岳敏君及方力鈞「四大天王」,其中張曉剛的作品,不到十年來漲了上百倍。黃河說:「當年目錄裡的作品,幾乎沒有一件超過1萬美元,現在沒有一件低於10萬美元。」

分析近年來藝術市場「天價」不斷刷新的原因,黃河認為,「M型社會」帶來財富集中,全世界前200名有錢人,幾乎都在投資藝術品,是藝術品天價不斷創新高的主因;通常當一個大金主開始買某人的作品時,「其他人就再也買不起」,這就是藝術市場的「大藏家效應」。

過去黃河的學生,幾乎都是藏家,這是否意謂投資藝術商品,是有錢人的專利?黃河說,那倒不盡然,例如有些知名畫家的版畫,價格只要1、2萬元,上班族也買得起;但可以肯定的是,愈晚進入這個市場,未來要想進入的門檻會愈高。

不過,投資藝術品要想有好的報酬,除了要有基本資金外,更得擁有豐富知識與訊息,才能跨過藝術市場的專業高門檻。這也使得藝術投資課程,成了創意學習風潮中的新選擇。

黃河指出,藝術市場的五大元素,包括拍賣公司、畫廊、收藏家、畫家及博物館,深諳藝術史及藝術市場實務的他,提出「三M」原則,做為投資藝術品的入門學。

第一個M是Market(市場)。黃河說,市場包括藝術史及藝術市場。就藝術史而言,有些人有歷史地位,卻不見得有藝術史地位,像一些名人書法寫得極好,雖然留名歷史,卻沒有留名藝術史,必須要在藝術史取得一席之地,才有可能取得市場價位。

在藝術市場方面,投資者須了解作品由哪些畫廊代理,如果是國際大型畫廊代理,通常就是作品漲價的保證,這是拜「富爸爸效應」所賜,也就是所謂的「大畫廊效應」;投資者也需要了解哪些人在買哪些作品,因為藝術品是限量作品,如果有大收藏家,立刻缺貨。

第二個M是Media(媒體)。黃河認為,媒體效應對藝術品價格影響也很大,通常知名藝術專業媒體的封面報導主題或主角,對市場常具指標作用。

投資敲門磚 觀察市場媒體博物館

第三個M是Museum(博物館)。黃河表示,博物館的回顧展、當代展,都是對藝術家的肯定,雖然國內美術館與畫廊較少交流,但在國外,常常「美術館開始蒐藏誰的作品,誰就開始漲」。

不過,投資藝術品最怕買到假貨,或是買到價格不會動的作品。黃河說:「知道是不是一幅好畫,是一門大學問;知道是不是一幅真畫,是一門更大的學問」;投資者務必謹慎,目前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有鑑定組,可幫忙鑑定。

現實生活中沒有時光機,投資者可以回到過去,在莫內的畫一張賣十法朗、20法郎時,就買個十張、20張;或是去到未來,預知誰的作品會大漲百倍。唯有加強吸收各式與藝術投資有關的資訊與知識,用功,才是跨過專業門檻的不二法門。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穫的事,藝術投資,更是如此!

【2007/03/17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