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朱家瑩/專題報導】
從南印度大城科欽(Kochi)出發,經過3個小時的顛簸車程,來到深處內陸的鄉間。這趟拜訪南印度喀拉拉省的行程,本來沒安排這裡,但當地人直推薦:到喀拉拉不體驗阿育吠陀算是白來!

於是,我來到了這座號稱喀拉拉歷史最悠久的阿育吠陀中心。

什麼是阿育吠陀?

阿育吠陀(Ayurveda)一詞從梵文音譯而來,在原文中,ayur是指生命,而veda則是科學,因此「阿育吠陀」指的就是印度傳統中,維護人生命健康狀況的科學。起源可追溯到5000年前,比中國的傳統醫學還要古老。

數千年來,印度的先知、聖人留下了不少阿育吠陀經典,詳述人體的身心結構和醫療保健方法。根據阿育吠陀的觀念,人的身心健康狀況主要由氣、火、土3種元素決定,這三者必須維持平衡狀態,一旦失去平衡,人就會生病。

而恢復健康的方法,就是用自然的食物和藥草,配合規律的生活和清靜思維來調節失去平衡的身心。

在印度民間,尤其是南印度,流傳著上百種的阿育吠陀療法,針對不同的身心失調狀況,以及個人體質差異,有不同的療法和草藥。

在比較嚴格的阿育吠陀中心,每個人在求助於阿育吠陀療法之前,必須先經過有經驗的治療師診斷,開出處方,而且在整個療程中,必須配合飲食、運動(瑜伽)、靜思等輔助方法,效果才會顯著。

【2007/03/23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