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中有可能變成全世界最「先進」的城市?荷蘭建築學者勞爾‧邦秋頓(Raoul Bunschoten)發起,倫敦與阿姆斯特丹建築與都市研究機構(CHO-RA)、倫敦都會大學與台中東海大學、廈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共同參與的「台灣海峽地圖集──勘測都市育成區」正是檢測。

「都市育成區」的概念就像個盒子,保溫箱一樣能從中把雞蛋孵出小雞,工具則是蒐集、研究、分析都市脈動、居民生活資訊等諸多線索,提供都市計畫者或投資者更細微精緻且深入的判斷依據;「台灣海峽地圖」的構想,正是以台中、廈門、香港為據點,將台灣海峽視為一個大經濟共同區以思考規畫。

邦秋頓是CHORA都市研究室主持人,前英國AA建築聯盟與荷蘭貝拉荷建築學院教授,十年前曾應東海建築系副教授季鐵男邀請來台舉行工作坊,就對台中的都市紋理印象深刻;記錄調查都市脈動以勘測都市育成區的理論,則是邦秋頓十餘年來致力研究與倡揚的概念,除台灣海峽之外,智利─阿根廷、鹿特丹─德國杜塞多夫等多處也都兵分多路進行計畫。

所謂的「地圖集」,呈現的當然也不只是地形、地勢、街道、河流,而是居民活動實況,例如銀行的分布、行動電話使用情形、現金流動的狀態、交通流量…他們透過精密的調查,交叉比對分析出相關關係、分類,進行「動態的整體規畫」。

雖然用心良苦,邦秋頓的構想卻還停留在「方法論」,還未曾落實在全球任何都市;日前他在倫敦推動「泰晤士河之門」計畫,原本市政府相當心動,可惜還是市議會喊停功虧一簣。

對邦秋頓的理論相當熟悉的季鐵男指出,邦秋頓的理論難於走到現實,是因現有都市計畫從19世紀以來,都是在現代化過程中「更新」,對城市舊有實況興趣不大;然而,21世紀已到了後工業時代,不再能像以前一直拋棄舊有,只是邦秋頓的方法論非常複雜精細,以現有系統的慣性思考很難執行。

雖然如此,邦秋頓卻不屈不撓,不但和夥伴古魯頓斯(Joost Grootens)自費推動研究,還樂觀認為格局可由小到大,從出版地圖集為起點,一步步落實築夢。

目前不但在廈門已獲得私人募款,台中也在東海建築系主任劉舜仁帶領研究生團隊,與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台中辦公室共同推動,將把這項計畫納為台中市都市計畫的子計畫。

【2006/11/20 民生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