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拜讀九日「芭樂一斤十元?爛的任你挑」一文,心有感慨。我是消費者,同時也兼具栽種和行銷等角色,現在經營芭樂,才深深體會和瞭解,台灣人這麼聰明,為何產品總是較低劣。

其原因就是消費者的僥倖心態,要馬兒好,又要馬兒少吃草;生產者則看透了消費者存有僥倖的心態。於是戲碼不斷上演著:買怕了買到不敢買,但是,卻又「買不怕」,未能向生產優質產品的人購買。

曾有位常客,他不願意瞭解我是挹注多少精神和比別人高出多少成本及技術,才能種出他喜歡的可口芭樂,且價格只是反映人工及成本而已,並未哄抬:絕不放一個壞的,絕不少斤兩。有一天,他到燕巢產地去,看見又大又美的芭樂,又可殺價,一時心喜,買了一大堆回來,吃後不滿意極了,又回頭來找我,他說不敢拿去台北送他親戚;但他心態不改。

還有許多鄰近的消費者,肯定我的芭樂,但對我沒有外面一般芭樂的低價格行情而心生不滿。台灣真是生病了,我曾為此難過得說不出話來。

不過,我仍慶幸,靠著一成不到的優質顧客,還能夠在芭樂農業的路上,繼續奮鬥下去。

【2007/01/15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oveman 的頭像
    Doveman

    。Doveman Bulletin。mix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