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來不及長大的生命無辜地消逝,施暴者是嬸婆,社工被稱為「幫兇」?而日昨桃園還發生全家以死來爭取「福利」,幸好沒有造成不幸,否則一個執行社會福利的社會局,可能會被稱為「殺手」!

近年來兒少保護案件激增,去年一年全台有一萬二千件,且仍有十餘孩童受虐死亡。低收入戶人口全台也增加到九萬戶有二十二萬人之多,八年來翻了兩番!儘管各地方政府社會局都擁有一批社工員以及成立家暴中心,中央也統一了「一一三」二十四小時救援專線,釋出「大溫暖」利多;但民眾所看到的,似乎公部門只會在不幸事件發生後,對受害者進行輔導、救助、安置與預防「二度傷害」等事情?

雖然每個案件都有其特殊性,但分析虐童案件的施暴者,除了親生父母之外,主要為繼父母、父母同居人以及保母。公部門若能累積此經驗建立「高風險資料庫」透過社工訪視發掘潛在危機,並判斷介入的時機與服務輸送的內容,即可發揮部份預防效果。

然保護網不論多嚴密,並不能保證能終止「意外」!一旦不幸事件發生,社工仍需被檢討,主責部門也應扛起責任;但民眾實不需要窮追猛打,讓社工為千夫所指,這種壓力會讓有心從事社會關懷的年輕人卻步,社工素質如何提升?

如果我們從更上位的角度來看兒虐事件,不論是成為親生父母的出氣筒,或是因為媽媽不得已再婚或同居,或是將小孩受託給不良保母,是不是都和家庭破碎、親職功能不彰、生活貧困或失業有關呢?遑論日益增加的「新貧階級」,更是經濟環境惡化的直接受害者!

社會福利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平衡器,不能過於討好與矯情,而需要從結構著手來建構永續的安全網。尤其社工員被期待作為現代家庭的守護者,卻無法替代家庭的功能;在許多時刻家庭危機的解除,鄰里親朋的關懷或通報,效果勝過社工員的接觸;而困境家庭若能努力向上,社會福利才能發揮脫貧效果。政府若有能力,大家都希望放寬門檻並增加福利內容;可是若沒有振興經濟解決結構上的問題,結果是挖了東牆不一定補得了西牆!

處於家庭功能式微的變遷社會中,一位社工員或許才剛從大學畢業,在面對日益複雜的家庭危機時,常常躊躇在介入的程度,或面臨分散一個家庭與否的矛盾。這一切似乎都不是課本與法律所能提供的答案,往往只有看事情後續發展,才知道當時作為的「對」與「錯」!當然,社工員素質會良莠不齊,政府資源也有限,但絕不可怠惰,因為家庭危機不是悄悄形成就是一觸即發。

最後,懇請社會給予默默耕耘的社工員基本的關懷。也提醒大家,當社會承平之際,社工員的努力是很難被察覺的,一旦有事發生,他們卻要承擔最大的責任,所做的一切也都會被一一質疑;從近日蘇院長的談話,相信他最能感受到社工員的心境!

【2007/01/18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