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6.07.28 中國時報 由台大國企系學生汪震亞發起的「良知八十學運」,在被戳破「不分藍綠」的假中立外衣後,由「前」輔大學生黎文正接手,改為「民國維新學生運動」。 在黎文正接手之初,一場馬英九主席與學運成員的對談,暴露出這場學運在論述上的貧弱以及缺乏準備。連總統職權、罷免程序等政治基本常識都不懂,使一場馬主席與學運成員的對話,淪為馬老師教學園地,馬老師臨走前還不忘提醒學生,如果真想要陳水扁來,最好先做準備。 吳叡人說的好:從事社會運動是一種自我成長的過程,學生也應study hard think hard。只是從前年的四月學運,到今年的民國維新學運,看不到任何的成長,只是消費學生這個身分罷了。
曾韋禎/嘉義市(文史工作者)
缺乏理念架構的運動,是無法打動人心的,更無法獲得尊重。徒有激情卻思想空洞,甚至對體制一無所悉,是相當危險的。比起當年野百合學運有非常明確的目標,針對不合理的體制而發,並有足以撼動人心的論述。現在的學運要說是天真,還是不用功呢?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