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5 中國時報
方祖涵
未來的阿拉巴馬州州長,查爾斯.巴克利爵士,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在他的職業籃球生涯結束幾年之後,承認自己對賭博上癮。「最大的問題是,你不知道什麼才是贏很多錢,可是等到輸錢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什麼是輸很多錢了。而且,我總是輸。」他說。這些年來,他在各式各樣的賭盤當中,輸掉超過三億台幣。他跟曾經在一天之內,玩吃角子老虎輸掉五千萬台幣的高爾夫名將約翰.達利一樣,都是金錢遊戲的受害者。
根據也愛賭博的籃球之神麥克.喬丹的說法,雖然知道花上大筆金錢跟時間在賭博這檔事上,是很笨的一件事情,可是他身為一個天生喜歡競爭的運動員,還是無法自拔地沉溺在其中。這樣的說法雖然聽起來蠻不負責任,不過卻有一些事實的成分。根據美國大學運動聯盟的一項研究,百分之三十五的男性大學運動員,曾經在過去一年當中,在運動比賽裡面下注。而更驚人的部分,將近有百分之一的球員,曾經接受跟賭博有關的金錢,進而影響比賽的表現。
運動員沉迷於運動賭博,台灣也有不少相似的案例,從影劇版走到社會版的撞球明星陳純甄,就是最新的一個。根據報導,她在職業棒球跟世界盃足球賽當中,總共輸了超過兩千萬。而陳純甄跟喬丹、達利,或是巴克利最大的不同,是她沒有兩千萬可以輸。
當然,不只是運動員,對每個人來說,賭博的癮症跟酒精上癮,或是毒品的上癮一般,都是真實存在的。上癮的賭徒快感的來臨,是在等待賭盤揭曉的那一刻,就像是吞下毒品的前夕,那種充滿期待的興奮感,其實往往比吸毒本身,或是賭局的輸贏還要動人。他們在贏錢的時候會不切實際地期待好運會持續,輸錢的時候跟別人大肆宣揚之前贏錢的風光,直到發現情況不能控制的時候,開始怪罪他人,孤立身邊的親朋好友,甚至是尋求非法的手段翻身。
如果情況一直不能改善,等到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社會跟經濟情況都掉到谷底的時候,根據一項研究,可能會有高達百分之二十的上癮賭徒,會嘗試自殺。
最近的一部運動電影《金錢遊戲》中,從退休的運動員變成賭徒的艾爾.帕西諾說,「我們是故障的人。大部分的賭徒,尋求的是贏錢的快感,我們不是,我們是去輸的…我們贏錢,只為了有錢可以再輸光。等到輸的時候,當那個輸掉一切的惡夢重新回來的時候,我們發現自己竟然還活著,還在呼吸,才確定自己還存在著。」
就跟所有上癮的病症一樣,承認自己的故障,通常,是把自己修理好的第一步。患者從面對自己的病情開始,尋求心理治療跟互助團體的支援,是幫助自己走出惡性循環的最佳方式。然而,從報導上看起來,陳純甄現在怪罪她的組頭,她的朋友,而不是她自己,似乎距離誠實面對自己,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雖然在島內這種千錯萬錯都是別人錯的人很多,可是身為比較多人關愛的職業撞球選手,還是要多保重一點才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