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6.08.25  中國時報 
蔡翔/北縣淡水(金融業)

 

    拜讀龍應台女士〈我怎麼上「陳水扁」這一課〉後,感觸良多。

    我個人以為,施明德先生發起的倒扁運動,最大的意義在於「行動」。龍女士沒說錯,阿扁下不下台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重點是要檢討什麼樣的制度造就了現在的阿扁?不過,我們的制度裡早有「罷免」與「彈劾」,但若不是阿扁用「行動」讓台灣人「痛」了,讓龍女士「痛」了,今天我們又怎麼會開始思索制度的漏洞?

    李家同教授說的也沒錯,如果今天上街頭倒扁成功,下次再換一個總統,只要有人不滿意,是不是繼續上街頭?或許是、或許不是,但也許有天大家沒事就上街頭顛覆政府,進而使得台灣經濟不振民生凋敝而全民都「痛」了之後,我們才有可能發展出一套利於政治穩定的制度?西方社會有著相對穩健的民主制度,是因為外國人較優秀?還是因為在他們在這幾百年中不斷因犯錯而「痛」了,從而慢慢修正成現在這樣子?

 

    沒有「行動」,黑盒子怎麼有揭開的一天?現在黑盒子開了,蒼蠅成群飛出來。我贊成龍女士所言,重點是黑盒子裡面那些發膿的結構。所以我們要用「行動」把那些爛東西通通掏出來,進而試著重建一個比較好的結構。這個過程當然沒有人希望失控、流血,但如果都下定決心要開刀來治療這個陳年舊傷了,難道還因為怕痛,所以讓它繼續在那兒侵蝕台灣的血肉?

    坐在書房裡思索,上帝的仍歸上帝,凱撒的仍歸凱撒。行動或許會痛,但不親身痛了,又怎麼會有改變?

    「陳水扁」這一課上完,我們該行動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oveman 的頭像
    Doveman

    。Doveman Bulletin。mix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