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陳怡君台北報導】台灣新聞媒體競爭激烈,腥色羶新聞充斥、傷害婦女、兒少與同志隱私權益的新聞處理手法層出不窮,令一般民眾與第一線面對個案的社工忍無可忍。罵罵罵,民間團體罵媒體罵了許多年,情況卻不見改善,去年婦女團體聯合各界NGO發起「公民媒改聯盟」,要求各電子媒體加強自律,同時要求主管機關加強監督,並建立公民監督機制。婦權基金會舉辦「媒體性別平權改革」婦團平台會議,就性別與女性在媒體的呈現跟與會團體溝通,建立未來集結發聲的共識基礎。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以「媒體中的女性」為題分析,在新聞中看到的女性可分為見肉不見腦的女人、情色標籤的少女、妖魔化的女人、沒有臉的女人。不論是內衣主播、偷窺鏡頭下的少女、AV女優、被整的女藝人、人工美女、檳榔西施、鋼管女郎、援交妹、外籍配偶,還是被冠上「野心勃勃稱號」的女性政治人物,都成了新聞鏡頭的剝削對象。

歸咎原因,不外乎資本主義下的媒體經營,過度向收視率低頭、新聞從業人員欠缺性別意識,加上嘴巴批判電視腥色,卻未向媒體主動抗議、反應甚至選看問題節目的閱聽大眾。

媒體表現不佳,然而社團的力量還是能產生介入改革的空間。紀惠容表示,兒少盟已經主動與蘋果、中時、聯合、中央社等媒體合作,進行員工在職教育,她呼籲婦團主動要求媒體開設性別平權在職教育,讓第一線的記者與主管瞭解人權保護的規範價值與作法。

公民媒改聯盟發起人之一婦女新知秘書長曾昭媛表示,去年行動至今,成員團體已參與幾次NCC的諮詢會議,期待NCC運作穩定後,能建立制度性的公民參與機制。

另外,今年一月有線電視成立公會,在民意要求下成立了「新聞自律委員會」與「新聞諮詢委員會」,後者由民間團體與專家學者提供媒體意見,開會時新聞主管必須列席、回應。

曾昭媛指出,商業新聞台對於配合公民監督出現「打壓新聞自由」與「我們又不是公視」的抗拒,對於上網公告違反自律公約的媒體也不願意配合。她認為,民間社團需要展現更多的力量與細緻的監督,聯盟草擬中的「新聞報導之性別呈現製播準則」與監看志工訓練,便是其一,希望能將民眾對於惡質新聞的憤怒化為逐步改善的具體方針。
【立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