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南港李家一家五口,三個月間,先後跳河自殺,震驚社會,這悲劇到底怎麼回事?極端的個案,絕不會是偶然,相反地,卻往往是各種條件匯聚的不幸結果。父母帶著年幼子女自殺的不幸事件時有所聞,但父母與子女都是成年人,卻結伴自殺,顯示這一家人覺得自己活得有多辛苦,對人世有多絕望!

除了健康因素,經濟因素是造成自殺的主要原因,而債務和失業則又是造成經濟困境的原因。李家長期失業,六口成人怎麼過日子,實在難以想像。失業的結果是沒有自己的房子,連個像樣的房子都租不起。放眼當今,台北市竟還有這樣的家庭,全家六口擠在幾坪大的空間裡,如果不是這起自殺事件讓大家注意到,恐怕還不會有多少人相信吧。

台北市的房子越來越貴,裝潢越來越豪華,但越貴的房子越好賣,可那是有錢人的遊戲。沒有工作,沒有收入,當然一切就都沒得談。若加上債務,更會讓人喘不過氣來。然而,怎麼會連一個工都找不到呢?可見景氣有多壞了。如果這個家庭成年人都能餬口,情況應該不至於這麼慘,事實卻是,他們都沒有工作。找不到工作可以一直找、一直找,但不斷碰釘子的挫折感,會逼人走向絕望,尋死的意念若缺乏協助,悲劇就難避免。

這類家庭,絕對屬於高風險家庭,社福體系卻眼睜睜坐視他們一家人連續兩次跳河尋死。沒錯,社工人員是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時在李家門口站崗,但既然是已經自殺過一次的高風險家庭,社福體系難道不需要投入更多人力去關注,或讓社會資源協助他們擺脫困境嗎?至少要讓他們感覺不是孤單無助,不是沒人關心他們的。

李家五口的精神狀態如何,不得而知。五口跳河自殺的舉動,究竟是走投無路的無奈選擇,還是向這個社會最沈重的抗議,也很難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這起悲劇絕對是台灣當前經濟不景氣,加上社福體系缺乏積極主動所造成的。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社福體系的負擔加重,但資源會更有限,我們能理解。可是越是關鍵時刻,不也正是社福體系發揮功能,挑起責任的關鍵考驗嗎!

【2006/12/12 聯合晚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