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6.10.09  工商時報 
工商社論
 打從民進黨執政以來,就拿不出像樣的產業政策,政府釐定的產業發展方向,完全隨波逐流,民間企業時興投資什麼,政府就在後面跟著唱和。例如前幾年半導體及面板業當紅,業者大肆擴充生產規模,政府就高舉兩兆產業的大纛,將業者的成就當成自己的政績。但幾年下來,半導體及面板業因國際競爭激烈,投資明顯減緩,部分甚至有產能過剩的問題;反倒是前幾年跌落谷底的傳統產業特別是石化及鋼鐵業,因為大陸市場需求激增,業者有強烈意願擴充產能,於是乎石化、鋼鐵業又成了政府積極協助投資的關鍵產業。坦白講,這樣的產業政策,就好比一窩蜂追求時髦及流行的短視商人,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更談不上可以發揮引導產業健全發展的前瞻功能。

    再就產業政策工具來看,過去幾年政府一味以租稅及土地租金減免、低利貸款等優惠措施,來鼓勵民間投資。這種形同補貼產業的獎勵投資政策,主要是抄襲中國大陸、東南亞國家等後進經濟的做法,但是,台灣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生產成本與大陸及東南亞國家無法相提並論,類似補貼政策自然產生不了多大效果,而主管機關為求政策績效,獎勵產業的範圍愈擴愈大,補貼的金額也愈來愈多,完全喪失了訂定產業政策的原始立意與精神。最近幾年,民間投資每況愈下,大型產業投資愈來愈少,投資率跌到谷底,充分反映出政府產業政策的效果不彰。

    上週二行政院通過二○一五年經濟發展願景第一階段產業發展套案,提出「營造優良投資環境」及「開創產業發展新局」兩大旗艦計畫。乍看之下,此一套案有願景、有目標,並且針對投資問題提出具體改善措施及編列執行經費;相較於過去刻板的計畫,已有很大改進。但仔細審視,整個套案仍然未跳脫出民進黨執政以來的產業政策窠臼,例如製造業新形貌所提重點目標產業,除過去所訂半導體及面板業之外,新增部分主要就是石化及鋼鐵業,反映出政府一心想為爭議多時的國光石化及台塑大煉鋼廠兩大計畫背書。另外,機械設備、綠色產業、通訊業以及數位內容、健康照顧、文化創意等服務業發展,也都是老調重彈,缺乏新意,充分顯示政府在引導產業新方向上仍乏前瞻、突破的思維。

 

    在營造優良投資環境方面,套案所列各項政策工具包括:政府釋出台糖土地及延續○○六六八八方案等土地優惠措施、放寬外勞引進、加強中小企業信保措施及運用開發基金投資傳統產業等等,事實上,幾乎都是一再重覆使用的補貼政策,既然執行多年沒有顯著效果,現在又如何期待能發揮促進投資的功效呢?另外,行政院表示將在民國九十八年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屆滿後,實施新世代產業租稅優惠政策,但是,財經兩部迄今對相關獎勵範圍意見仍相當紛歧;原訂對各種浮濫租稅減免措施加以限縮的政策也無限期延後。試想,若新的租稅政策有利產業發展,何以不盡速落實推動而要拖到九十八年呢?

    最可議的是,套案提出地方招商的獎勵金回饋制度,個案投資最高獎勵金可達新台幣十億元。很明顯,這樣的回饋金機制主要目的是在為高爭議性的國光石化及台塑大煉鋼廠計畫護航,希望拿錢來擺平地方環保抗爭的阻力。原本獎勵招商應該是鼓勵地方政府積極吸引新的投資計畫,現在卻形同由中央政府為特定投資計畫給地方政府「買路錢」;雲林縣蘇治芬縣長抨擊招商獎勵機制猶如「兒戲,菜市場喊價」,並未過當。更難苟同的是,這樣的機制無疑將廠商製造污染的外部成本轉由納稅人來負擔,嚴重違背「外部成本內部化」的經濟基本原則。訂出這樣偏差的政策,主事者豈能不無愧於心?

    嚴格來說,台灣資金過剩,各類產業園區供過於求,民間企業投資既不缺錢,也不缺地,更不缺各種錦上添花的優惠措施;台灣真正缺少的是前瞻的產業政策,缺少擇善固執、不隨波逐流、能夠勇於面對產業長期發展問題,面對兩岸經濟現實的決策官員與強有力的領導。要激發大投資,決策當局就應該調整心態,勇於承認錯誤,集合專業智慧,重新訂出一套前瞻務實的產業政策,才能真正營造出能夠讓企業勇於承擔大風險,樂於大投資的產業發展優良環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oveman 的頭像
    Doveman

    。Doveman Bulletin。mix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