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6.09.06  中國時報 
莊佩璋

 

    一個多月前,台北愛樂管絃樂團在華府甘迺迪中心演出,這已是殊榮;更令人喜出望外的,是演出獲得華盛頓郵報好評。

    遺憾的是,即使如此備受國際肯定的文化活動,還是躲不過統獨幽靈的糾纏。

    這場音樂會是華府僑界盛事,老僑、新僑當然共襄盛舉。台北愛樂演奏德弗扎克的「新世界交響曲」,獲得滿堂彩。可是演奏「望春風」與「望你早歸」時,卻氣氛詭異。「台」僑泫然欲泣,反應熱烈;「華」僑卻冷然以對,甚至嗤之以鼻。

 

    散場後,華僑們說,在國際舞台應與國際接軌、演奏「新世界交響曲」這類的曲子,台灣民謠的格局太小,難起共鳴。台灣如沒「變天」,「望春風」又豈會登此大雅之堂?民進黨想靠「本土牌」打入國際,真是癡人說夢。

    對華僑的政治解讀,台北愛樂的音樂總監張龍雲說:「太扯了吧!音樂就是國際語言,哪有本土,國際之分?演奏台灣民謠,只是用音樂來做自我介紹,這和赫爾辛基交響樂團奏【芬蘭頌】、布拉格交響樂團奏【我的祖國】是一樣意思呀!」

    說來好笑,其實「華」僑所肯定的「新世紀交響曲」,正好也是「本土」音樂。因為德弗扎克屬「國民樂派」,是往土地裡找素材的。

    音樂世界中,本土與國際並不衝突。而且,由於民歌、民謠飽經時代淘洗,好聽又有特色,本土甚至是走向國際的捷徑。

    但是,在台灣,本土與國際卻是對立的。音樂如此,美術如此,文學也是這樣。其癥結,就出在統獨矛盾。

    最近十幾年來,獨派利用「本土」,透過文化,意圖形塑出台灣國族的「相像共同體」。台獨與本土,水幫魚,魚幫水,慢慢變成「政治正確」,也養成排他的性格。

    其實,「本土」未被政治化前,本土與中國是相容的。例如,歌仔戲與布袋戲裡,表達的就都是中國歷史故事,但政治搞去中國化之後,「本土」也被推到「中國」的對立面。華僑聽到「望春風」會不舒服,即出於如此隱諱曲折的情結。惟因「中國」已被獨派汙名化,乃抬出「國際」來對抗「本土」。

    藝術本該無疆界,台灣藍綠鬥爭之前,雲門舞集早就縱橫國內外舞台多年,本土、中國與國際兼容並蓄。只能說,台北愛樂運氣不好,華府之行碰上台灣藍綠對決,讓音樂也跟著分了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oveman 的頭像
    Doveman

    。Doveman Bulletin。mix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