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潮現象自9月9日湧入凱達格蘭大道,這幾日分支於不同地方,有讚賞,也有責備的聲音,評價分歧,其中不少人擔憂「分裂」是否再製的問題。2006年9月20日聯合報一篇論壇文章,看得我心驚膽跳,內容的意涵概略陳述了「你倒扁,我就倒馬」的想法,這樣的說法我也曾經聽過某位朋友有如此論述,那時候也讓我感到不安,我問了她對於倒扁的原因為何?是否想像過呢?她似乎說不出所以然,認為倒扁就是迫使她投馬再倒馬,然而這股紅潮並非為了捍衛馬,而是將體制問題:「貪腐」點出來,並且對此感到不滿,與馬沒有絕對的干係。
這樣的說法說穿了,遭到「二元對立」系統的蒙蔽。人類學家李維史佗對於「二元對立」系統有深刻的著墨,他進入原始部落,發現人類透過生/熟、男/女、自然/文化等方式進行定義與分類,後來發展出「結構主義」,但是這樣的說法仍有其不足,承接著這樣的發展脈絡,再發展出「後結構主義」與「解構主義」。然而,這套分類方式仍舊出現於台灣的政治鬥爭常景,最常見的即是:「陳總統v.s.馬市長,倒扁=挺馬」,但是這股紅潮並非陷入如是抗爭場域,這樣的線性連結與絕對劃分,模糊了紅潮的訴求,目標很明顯,即是反對貪腐,所以沒有所謂的個人可以相對應於這樣的二元系統。
文中提及「為何不遵守法律規定而走」,根據筆者於915遊行的田野觀察,這些參與的群眾並非不知道法治規範,而是這樣的規範,於這樣的情況下並無法直接請陳總統將貪腐與否的疑雲說清楚,這些走上街頭的人民,不單是居住於台北市,從捷運站出入口看到大批民眾使用單乘車票的情況來看,有不少民眾從中南部驅車北上,也有坐著輪椅、推著娃娃車到現場吶喊、表示自己的立場,在這之前,這些民眾難到全無給予陳總統時間嗎?這股紅潮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蘊釀,並非趙建銘有內線交易之虞後立即成型,而是一陣觀望與給予說明的機會之後,得不到一個合理的說明,才於施明德出面再凝聚這股紅潮。
「紅潮」是多義的代名詞,於其中的民眾,有的支持民進黨,有的支持台獨,有的政治立場不明確,有的生活困難;穿著背後印著「跳樓大拍賣」字樣的紅色衣服的人,還有人不會使用螢光棒,一樣都在大雨滂沱的夜晚現身,身分背景與政治認同都是多重意涵的,而非均質團體,所以本質上並非要與另一個個人或是團體產生二元抗爭,反抗個人的意念只是第一層次的展演,真正要抗爭的對象是體制,要擁護的不是馬英九,而是民主機制與清廉政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