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21  中國時報
紀大偉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7.21  中國時報 
中玄/北市(文字工作者)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體檢台灣的專業化體育發展政策偏好很簡單,只要繼續把瓊斯盃下半集看完就好。作為重頭戲的男子籃球剛落幕,緊接登場的女子組競賽,觀眾人數立即掉了一半以上,就算是同樣身穿中華隊球衣,一般人的民族主義熱情也不太願意投注在這票娘子軍身上。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楊照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陳怡君台北報導】台灣新聞媒體競爭激烈,腥色羶新聞充斥、傷害婦女、兒少與同志隱私權益的新聞處理手法層出不窮,令一般民眾與第一線面對個案的社工忍無可忍。罵罵罵,民間團體罵媒體罵了許多年,情況卻不見改善,去年婦女團體聯合各界NGO發起「公民媒改聯盟」,要求各電子媒體加強自律,同時要求主管機關加強監督,並建立公民監督機制。婦權基金會舉辦「媒體性別平權改革」婦團平台會議,就性別與女性在媒體的呈現跟與會團體溝通,建立未來集結發聲的共識基礎。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譯於家寧整理報導】伊朗在13日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服裝秀,希望能與西方的衣飾文化相抗衡,並鼓勵伊朗女性穿著更加平實,莊重。這場由政府推動的服裝秀企圖成為伊斯蘭教時尚的最先驅,獲得伊朗宗教領袖的高度認可。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陳朝政台北報導】去年藝人倪敏然自殺新聞延燒數月,雖然民眾「怨聲載道」,但新聞收視率卻居高不下,世新大學廣電系副教授蔡美瑛認為,台灣閱聽眾雖然有「辨別」節目品質的能力,但未必有能力拒絕,才會「邊罵邊看」,這或許也與台灣閱聽人的「媒體識讀」能力有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蔡昕穎/高中生(北縣泰山)

我家樓下,有一間文具店,由一對中年夫婦管理。日前我到店裡,剛好老闆娘正在看某日本台的「全日本蕎麥麵大賞」節目。電視中一一介紹著有名的蕎麥麵店和師傅,每一位師傅都有對自己做出來的麵條不同的要求和堅持,但共同的地方就是臉上都閃著驕傲和自信的光芒。

老闆娘說,幾年前,有位老朋友來拜訪他們,隨行的還有那位朋友的日本友人。那位日本友人問了老闆:「請問你在台灣有什麼專長嗎?有什麼有執照的驕傲專長嗎?」老闆說:「我沒有什麼專長,有的執照也只有駕駛執照而已。」聽說那位日本人已經不是能用「驚訝」來形容他當時的表情了。老闆娘很感慨的說:「日本是個很尊重個人興趣、才華、和能力的民族,連『穿和服』都有執照可考,也難怪它會盛強。」

大學指考成績公布,又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在台灣,如果說出你是個廚師、是個髮型師,是讀餐飲科、是美容科、是某某高職、工專的學生;別人聽到的第一印象一定是「不愛念書的人。」在台灣大多只有成績不好的人才會去學的刻板印象,深植每個人的心中,就連分發的分數都不高,當然就不會受到重視和尊敬。

教改說是要減輕學子們的壓力,但是家長觀念不改,社會觀念不改,學子們還是只能被制式的洪流推著走,而無法在這些專業上發展。試問,每年考高分打算進台大醫學院的學生們,你們是打從心底自願為人類服務?還是為了父母家族的面子呢?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7.20  中國時報 
陳浩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7.20  中國時報
邱芝仰/桃園平鎮(大學畢業生)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正良/教(台北市)

親綠學者與社運領袖促扁下台,俾使台灣走出政治道德危機。但有許多綠委以「予豈好扁哉?予恐呂代之也!」而「兩害相權取其輕」,寧可挺扁!

綠委為什麼恐呂?更白一點:民進黨某些政治人物為什麼怕呂秀蓮繼任總統?

這像極了當年許多藍委不喜歡李登輝一樣。一九八八年初蔣經國猝死,李登輝繼任總統,藍色政學界深慶得人。但不久,一九九○年總統選舉以後,政學界,尤其是極右接班群就開始批李,視如寇仇!為什麼?無他,李登輝要進行民主化改革,李登輝不識時務想真正當家作主,不做傀儡。李登輝的改革勢將減少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所以李登輝總統即使為台灣宵衣旰食也得不到藍色政客應有的尊重與掌聲。

呂秀蓮從政風格就像李登輝一樣:問政清白,用人唯才;獨樹一格,不搞派系;只問公益,不求私利。加上她心直口快,行動積極,對很多擅長和稀泥,搞分贓的政客來說確實是一個可怕的人物!

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這就包括管理眾人之錢。既然政治人物獨攬管理眾人之錢的權力,人性貪婪的本性,再加上缺乏最高當局的約束與司法公信力,只要形成利害共同體的一員,得以:有錢則分贓之,有罪則淡化之。偏偏呂副過去表現清清白白,且與綠委(派系)從無私情,一旦接任大位,大刀闊斧改革,那綠委的(派系)利益將何所依附?思前想後,自以挺扁拒呂為上策!

呂秀蓮擔任桃園縣長時期,曾拒絕某大派系推薦的人事案,從其他綠色政治人物都曾經或多或少與該大派系妥協,以求自保或是日後發達的情形來看,呂秀蓮也是相當不識時務的。但那些識時務的政治人物又何曾為民眾做出什麼貢獻呢?

綠委若能以國家利益為先,以民進黨整體發展為念,而不以派系或個人利益為考量,正應積極歡迎呂秀蓮帶領大家改革,而不是抱殘守缺,不但害了陳總統的歷史定位,害了民進黨的健全發展,更害了台灣民主前途。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淑珍/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教系副教授(台北市)

近年來,見諸媒體的學界消息,大多與金錢有關。除了五年五百億搶錢大戰之外,台灣學者被大陸重金挖角、以及中研院院長李遠哲自肥疑雲等新聞,莫不如此。讓人不由得思考:學術工作者自我衡量的尺度,究竟是「價格」,還是「價值」?

學界與金錢糾纏不清,是資本主義社會生活的表徵之一。學術既已商品化,擁有專業知識的學者自然可以待價而沽。台灣既然無法提供「有國際競爭力」的學術報酬,在全球化的時代,高級人才跨國流動,追逐對自己最有利的位置,似乎也無可厚非。在某個意義上,它與中國傳統「透過科舉以爭取向上社會流動」的邏輯,也有一脈相承的關係,只是流動的範圍由一國擴大為全世界罷了。

不過,中國文化也有另一個傳統:「君子憂道不憂貧」,「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身為知識份子,價格以外的另一個價值世界,才是我們安身立命所在。這個價值世界,不管界定為「道德」、「真理」或是「社會關懷」,我們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不但要以此來批判世界,也要以此來反省自己。

美輪美奐的圖書館,新穎充實的研究設備,人來人往的學術會議,乃至於琳琅滿目的SCI、EI、SSCI…名單,都未必代表學術風氣的提升。求知若渴的內在動力,鍥而不舍的研究毅力,為時代、人生思考的負責態度,都不是金錢所能創造的,研究過程本身帶給人的意義感,也非金錢所能榮耀。

日前總統府副秘書長卓榮泰在院士會議合照中坐大位,社會大眾為中研院院士抱屈。大家之所以有這種反應,是因為相信學術尊嚴高於政治權勢。但如果學術可以待價而沽,而掌權者就是幕後的金主,則何怪乎學者必須在權力面前低頭?

其實,學者並非價值世界的壟斷者。社會各角落敬業工作、認真生活的人們,都在創造人的精神價值。紀錄片「無米樂」中視「做田」如「坐禪」的崑濱伯,他的人生體悟,竟和我所熟悉的新儒家徐復觀極其相似。崑濱伯夫婦兩人胼手胝足種出一期稻作,五個月所得為七萬餘元,這不過是副教授一個月薪水,真令筆者慚愧。老農夫婦的工作產值微不足道,但他們勤奮質樸、謙虛知足,足可當「人格者」之名而無愧。在討論薪資問題的時候,大學者們去想想崑濱伯,而非郭台銘,心裡也許會平衡一點。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7.17  中國時報
李明璁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鄭天佐/中研院院士(台北市)

由於新新聞報導今年四月中研院評議會通過組織章程修正,只要研究人員獲有諾貝爾獎,他就不受退休年齡限制的消息,其他媒體也不遑多讓競相報導,學界有不知所措之感。有些報紙誤認為這個章程是專為李院長量身定做,而且指出他的月薪幾十萬,可能比總統還要高,因此有自肥之嫌。

新聞大幅報導後,不少學界朋友憂心忡忡,不只擔心影響李院長繼續為台灣學術奮鬥的意願,也為將來台灣學術發展前途感到悲觀。台大楊信男教授寄來去年八月份國際權威科學雜誌《自然》討論國際學術界打破年齡障礙的許多實例,其中包括瑞士國會為留住諾貝爾獎科學家吳特利克(Wuthrich)通過特別法案的故事,內容中肯,可做我們借鏡。

世界最先進的美國早已廢除退休年齡限制,澳洲紐西蘭加拿大也跟著採用。在美國學術界,只要學校同意給予實驗室空間,他就可以申請經費繼續研究。美國著名研究機構年紀達八十歲的傑出科學家比比皆是,他們對學術的研究、扶植和管理的貢獻絕對不能忽視。

談到高薪,李院長的薪水絕對無法和歐美日的諾貝爾獎得主相比,而且為什麼我們任何企業大亨薪水都可遠比總統高,同樣需要接受國際競爭挑戰的學術界就不能?今年院士會議海外院士特別提出,台灣學術界最大的困境在於薪水缺乏國際競爭力。歐美日不用說,新加坡和香港薪水都遠比台灣高,台灣也比不上韓國,更可笑的是連平均國民所得不到台灣十分之一的中國,最近都開始以高薪來台灣學術界挖角。還有李院長所能得到的禮遇絕對比不上八十四歲的楊振寧在中國所獲得的禮遇,可見中國是如何重視楊先生所做的貢獻。在此呼籲台灣的政治人物和媒體,請多多為我們將來學術的蓬勃發展盡一點心力。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佳羚(瑞典隆德大學社會學博士生)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