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713日《中國時報 論壇》版面刊登了〈進步的城市要向下看〉一文,感到贊同與歡欣。文中以「瑠公圳復育」之政策計劃與韓國首爾「清溪川的復育」相比較,這樣的情景,讓我感到台北的街景以及行走方式的確變得更以「人」為主了。

不過,除了一條河川的再育之外,其實還有更重要的面向,即是人民的可及性與方便性,以及公民如何行使與培養公民權。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啟濃/國中輔導主任(投縣水里)

漫長暑假,對高薪家庭來說,孩子作息滿檔,增加不少額外的學習機會。然而對許多中低收入家庭而言,暑假可能是孩子終日無所事事。

很多國中生在暑假變了樣,成群結隊,惹是生非。親子關係也因互動頻繁,家長眼巴巴看別人小孩上才藝班,心裡著急自己孩子成天與電視為伍,增添不少親子摩擦。與其說暑假是休養生息的好時候,倒不如說,暑假是造成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在學習機會上更加懸殊的引力。暑假已成為上流社會的充電度假好時機,貧困家庭度日如年的噩夢。

是該認真檢討兩個月漫長暑假的存在了。因為以國中而言,大都有暑期輔導課,放暑假只是一個名詞,未具體落實。而國小在暑假,雖有不少夏令營的活動,但都是短期性,而且要額外收費,對家長而言,增加接送困擾與經濟負擔。

師生除了周休二日,放一、二星期的長假。學生多和家長互動,學習自我管理時間;教師安排進修,度假放鬆一下平時的辛勞。如果兩個月的假期,就過於漫長,對學生是放鬆太久;對老師是休閒過多。教育部站在照顧大多數家庭的立場,應該好好對暑假存在的必要性做思考。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鄭國泰/新竹教育大學助理教授(屏東市)

近年來,民眾對於「政府」的功能似乎產生信心的危機,愈來愈多的人民懷疑: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何以都無助於生活品質的提昇?主要原因還是在公共服務的的本質已經面臨了重大的危機,而政府卻失去了感知的能力。

從七月一日起,政府大幅提高交通罰款,另一方面,治水預算也趕在立院臨時會最後一天通過;這兩件事看似不相關,其實正代表公共政策背後的根本問題。

首先,大幅提高交通罰則,說明了政府的管制能力還是停留在「棍子侍候」的政策手段,而不思如何從最根本的「蘿蔔」培育起。

再者,治水預算的確可以感知政府對人民深受水患之苦的用心;但是根本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政府終將不斷地投入更多納稅人的血汗錢,用治水的思惟築高堤坊的高度,而無法思索如何用與水共處的方式,來營造台灣這個海洋國家。因為,政府如不改變根本的水患地區之產業結構(養殖業)和工程立委等政治經濟問題,治水預算可預期將逐年編列,也將使政府的收入無情地投入水中,或許能看到短期的政治利益,但卻看不見政策結果。

公共政策在這些年來,已經有了一些變化,從過去國家所有和國家供給的公共服務,轉換成私有化和私人提供服務,並由政府管制來進行補強,而被稱為「管制型國家」。或是被認為市場機制中「看不見的手」,被「看得見的手」之管制者所補救。

換言之,從過去著重由政府直接供給財貨和服務的型式,已轉化成管制私人市場(公用事業民營化和公司化)來促成經濟和社會福祉。但是油價不斷地漲價,造成人民怨聲四起,再加上大學學費和民生相關費用都開始波動,我們要問當政府將很多原有職能外包後,人民得到了什麼利益?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7.13  中國時報
劉新圓/北市(博士生)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7.12  中國時報
蘇益信/台南市(台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7.12  中國時報
蔡孟峰/北市(前媒體工作者)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7.12  中國時報
◎吳挺鋒 

    中研院院士會議已然落幕,與會者對台灣的學術環境憂心忡忡,並針貶台灣學術工作者的薪資待遇偏低。適巧,時逢巫和懋等三位學者與台灣緣盡,至中國另覓新天地,似添台灣學術環境的悲鳴。

    學院中人的物質待遇向來不成問題,因為論其薪資報酬、社會聲望與職業保障,比起一般受薪階級可說是居於領先集團。如此優勢遂使學術中人雖為廣義的受雇者,卻往往從中分化出來,自成一特殊認同群體,並維持了某種程度的社會隔離。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台北市)
http://udn.com/NEWS/OPINION/X1/3401171.shtml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7.10  中國時報 「愛瘋狂回響大 全球同志瘋出櫃
張士達/綜合報導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新聞網 記者李名揚、許峻彬/台北報導 2006-07-07 03:31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7.07  中國時報
劉維琪/北市(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董事長)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7.07  中國時報
蔡鵑如

 

    在驚喜與眼淚中,暌違冠軍廿四年的義大利,與開低走高,老將不死的法國,雙雙領到通往柏林奧林匹克運動場的決戰門票

    這每四年一次的足球盛事,對許多因媒體大肆報導,而關注賽事的一月球迷來說,只是一場大拜拜;但也有許多一月球迷,因為大量的媒體曝光,因而激發出看足球的興緻,從看熱鬧的一月球迷,晉身為正港的足球迷。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永毅  2006年07月06日
建成圓環熄燈關閉,儼然已成為中山大同區市議員和市長競選提早開打的指標,作為市民除了樂見選舉焦點終於重回公共政策議題之外,更憂心建成圓環爭議背後的嚴肅難題,又被政黨鬥爭所淹沒。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7.05  中國時報
李柏青/北市(研究生)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7.05  中國時報
南方朔

 

    自從當代法國思想家波赫底厄(Pierre Bourdien)出版《學術人》(Homo Academicrs)之後,學術人和學術機構這些以前被披上許多道德神秘面紗的角色,也就從諸神的神殿,重新回到凡間。

    於是,無論學術人或學術機構,它們其實還是「人」和「機構」。既然是「人」,當然也搞政治,炒作明星,藉以取得超過其他地盤的高高在上影響力;官階愈高的學術人當然也就和現實權力掛鉤愈緊。學術人和學術機構擁有最大的「文化資本」,它們可以靠著這種「文化資本」而去做分類,甚麼是學術或甚麼不是學術,甚麼是對的學問或甚麼是不對的學問,全都在它們的一言九鼎中。學術人和學術機構的這些特性,使得它也和其他小社會一樣,有所謂的拉幫結派,整肅異已,必要時就出來挺挺政治,親信就多分點經費。學術人和學術機構的遊戲,近年來早已成了一個研究的新領域,可惜的是台灣學術人缺乏了做這種研究的膽量,否則更有趣,更有反省作用的材料必將多得要車載斗量。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