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社會學大師 布希亞辭世
【聯合報/編譯王先棠╱綜合外電報導】 2007.03.08 03:44 am
法國著名社會學大師兼哲學家尚‧布希亞6日在巴黎寓所去世,享年77歲。法國教育部長德羅賓說,曾提出「過度真實」、「擬像」等概念的後現代理論大師布希亞,是形塑法國社會學思想的偉大人物,法國如今失去了一位「偉大的創作者」。
目前分類:文化資業 (289)
- Mar 08 Thu 2007 09:51
法國社會學大師 布希亞辭世
- Feb 26 Mon 2007 10:56
2007年電影上映日期
轉錄自ptt movie版
- Apr 17 Tue 2007 11:24
樂生遊行 電視別扭曲大學生
【聯合報/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2007.04.17 03:06 am
周日數千名的大學生樂生遊行,為進步的潛能保留或說創造了具有意義的空間。
- Apr 12 Thu 2007 11:27
當代館展出「第二層皮膚」 穿自己的裸體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07.04.12 04:29 am
國王穿上了新衣,只有天真無邪的兒童敢說他什麼也沒穿;藝術家穿上了以自己的裸照轉印的衣服,大剌剌展覽給你看,誰敢說她沒穿衣服,這款三點全都露的外衣,可比任何性感內衣都大膽。
- Apr 12 Thu 2007 11:25
部落客談部落格 睡衣游擊隊取代舊媒體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07.04.12 04:29 am
- Apr 09 Mon 2007 10:38
「春天吶喊」 已成墾丁的人文資產
中國時報 2007.04.09
「春天吶喊」 已成墾丁的人文資產
中時社論
這幾天的假期,當北台灣持續彌漫在天王間纏鬥的硝煙之際,數以萬計的年輕族群從全台各地,甚至從海外集體湧向屏東墾丁,為的就是不想在年度的音樂祭典「春天吶喊」中缺席。因而儘管春雨綿綿、幅員不大的墾丁幾乎塞到爆,也完全澆不熄這群樂迷的熱情。同樣的,儘管大麻、毐品新聞的陰影不斷,但誰都看得出,這場年度的「春之祭典」,已經成為墾丁這個小鎮的註記標誌之一了。
- Apr 06 Fri 2007 10:20
我的春天 幹活打拚 沒吶喊
【聯合報/彭懷真/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
2007.04.06 03:13 am
春天吶喊是近年來火紅的群眾活動,我不稱它為「音樂活動」,因為音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數以萬計,甚至是幾十萬人被聲音催化,因而情緒高漲、彼此感染、相互刺激,在南台灣的海邊搖滾身體與心靈。
- Apr 06 Fri 2007 10:18
讓文化歸文化吧
中國時報 2007.04.06
讓文化歸文化吧
林秀偉
近三個月來,隨著吳興國在國外表演,東征西討,也談定了當代傳奇劇場兩年的國際邀約計畫,可說是成果豐碩。不想,回到台灣,看到台灣依然是困在政治汙濁的泥沼中,原本充滿期望振奮的心情全跌入谷底。
- Mar 30 Fri 2007 09:39
記者的罪 錯在不專業
中國時報 2007.03.30
記者的罪 錯在不專業
蘇明智/北市(新聞工作者)
從新聞研究所畢業,從事新聞工作後,只要媒體同業一出包,就會接到類似的關心:「喂!你們『妓』者喔,這社會變這樣都是被你們搞出來的…」一開始還會想要辯駁,但日子一久,卻有種無力的感覺,似乎再怎麼努力,都很難擺脫「社會亂源」的標誌。
- Mar 30 Fri 2007 09:33
小記者的倫理?老闆不吃這套!
【聯合報/羅皓恩/新聞聯絡人(台北市)】 2007.03.30 03:17 am
回憶個人進入新聞科系,老師就提示我們,等到畢業出去後,學校學的這些倫理道德守則,全都得留在學校,因為職場上那些老闆根本不看這一套!
- Mar 28 Wed 2007 09:20
國語多元化 何必貶抑華語
【聯合報/陳中和/政大外文中心兼任講師(北縣淡水)】 2007.03.28 03:11 am
報載行政院研擬「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主張把閩、客、原住民語和北京話等當成是「國語」,而官方和民間最通用的國語則可能被正名為「北京話」或「普通話」。筆者認為台灣語言政策仍應再參酌。
- Mar 27 Tue 2007 09:10
澎湖500石滬 將列文化景觀
【聯合報/記者肇瑩如/澎湖縣報導】 2007.03.27 01:36 am
繼澎湖縣七美鄉雙心石滬被列為「文化景觀」保存後,澎湖縣文化局在文資專家建議下,推動將全縣五百多座石滬都列入「文化景觀」保存,若這項計畫成功,澎湖石滬將可能成為全台甚至全世界最大的文化景觀。
- Mar 27 Tue 2007 09:09
國際書市》浪漫主義詩人的愛憎離合
【聯合報/李維國/報導】 2007.03.25 03:37 am
「文人相輕」說法深植人心,但詩人間不乏因欣賞而惺惺相惜的佳話,如龐德敏銳的洞察力,發掘提拔了艾略特,不但匿名替他出版處女詩集,連艾氏傳世名作《荒原》,都傳聞經龐德大刀闊斧的修改潤飾。美國文學名家席斯曼(Adam Sisman)傳記新書《友誼:華茲華斯與柯立芝》(The Friendship:Wordsworth and Coleridge)揭露了讓詩迷扼腕惋嘆的一段文壇軼事,兩位英國浪漫派先驅詩人間「交會時互放的光亮」美好燦爛,最後卻急轉直下,演成一場災難。
- Mar 27 Tue 2007 09:08
50種「國語」…製造一座新巴別塔?
【聯合報/周陽山/文化大學中山所所長(台北市)】 2007.03.27 02:41 am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現在官方的語言應該就是所謂的「國語」,也就是「北京話」。至於以後若因為原住民語,客語與閩南語都成為「國家語言」後,原來的「國語」應如何稱呼,則可改稱為「北京話」。
- Mar 23 Fri 2007 09:55
樂生是我的家
中國時報 2007.03.23
樂生是我的家
谷寒松
本人是樂生聖威廉天主堂谷寒松神父,一九六一年自奧地利來台灣,走進樂生與院民互動已經三十二個年頭,一直關心、擁抱痲瘋病患,不怕和病人共飲一杯水,竭盡我所有的愛給予這裡的院民;對樂生的院民而言,不論是否為天主教友,均一視同仁的靠近他們、照顧他們,更不時為病患權益向院方談判、向省府衛生處發聲。
- Mar 22 Thu 2007 09:28
「台灣國語」真的好笑嗎?
中國時報 2007.03.22
「台灣國語」真的好笑嗎?
洪浩唐
已故作家沈從文先生曾經在他的《從文自傳》裡寫道:「一切粗俗的話語,在一個直爽的人口中說來,卻常常是嫵媚的。」這句話之所以言之成理而令讀者心有戚戚焉,可能就在於我們慣於從說話者的「形象」(出身、社會地位)來判斷他的「粗俗話語」究竟是「無禮」還是「天真」?是「口不擇言」還是「真情流露」?
- Mar 22 Thu 2007 09:27
仲介 可和非營利服務並存
中國時報 2007.03.22
仲介 可和非營利服務並存
邱貴玲/北市(助理教授)
泰國籍配偶邱雅青小姐,日前對我反對全面禁止婚姻仲介行業的立場,提出反駁,我想再作一些說明。
- Mar 21 Wed 2007 10:03
走過12年 皇冠藝術節停辦
【聯合報/記者李玉玲/台北報導】 2007.03.21 04:14 am
成立23年的皇冠舞蹈工作室,本月底將吹熄燈號,同樣歷史悠久的皇冠藝術節今年也宣布停辦。剛卸下兩廳院藝術總監職務的皇冠小劇場創辦者平珩,昨天以信函對外宣布這項沉痛的消息,並表示將把心力放在舞蹈空間舞團團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