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文化資業 (28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中國時報 2007.03.09 
別再為難西藏流亡學生
蔡永發(作者為馬偕醫院整型外科醫生)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3.09 
觀念平台:通往地獄之路
王宏仁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劉競明/醫(台北市)】 2007.03.08 03:18 am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陳名能/建築師(台北市)】 2007.03.08 03:18 am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3.08 
廣告收益 先清醒一下吧
黃書緯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3.08 
哭泣的婦女節
顧玉玲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3.08 
先辦好九年國教再說吧
張茲/高雄市(退休人士)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3.07 
誰來為藥師充電
鄭雁玲/台南(藥師)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3.07 
學學美聯社的骨氣
許又方/花蓮壽豐(副教授)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3.07 
何時才懂得尊重歷史
劉昭博(作者為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生)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07/03/07 07:00 記者:記者劉永祥/台北報導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網站昨天報導副總統呂秀蓮參選,卻一度以「台灣的『民族敗類(scum of the nation)』競選總統」為題,副總統辦公室要求CNN發表道歉聲明,並稱不排除要求損害賠償。

呂秀蓮抗議函表示,CNN網站以侮辱性甚強的字眼作為標題,用以稱呼台灣人民選出並連任的副總統,不只是對她的最大侮辱,更是對台灣人民尊嚴的一大傷害,應採取適當辦法補救。

這封抗議信將透過行政院新聞局,直接交給CNN亞特蘭大總部。

呂秀蓮昨天上午發表參選聲明,美聯社派駐台灣的記者隨即發出電訊,CNN網站引用這篇報導時,斗大標題就寫著「台灣的『民族敗類』競選總統」。

總統府公共事務室獲知此事後,緊急與美聯社方面聯絡,後來美聯社二度發稿,雖然修改導言,但還是保留原來的形容文字,只是改成「曾被中國國營媒體稱為『瘋子』及『民族敗類』」的台灣副總統。CNN網站則在幾個小時後,自行將標題改為「呂爭取成為台灣首位女性總統」。

呂秀蓮表示,美聯社這位記者從新加坡調來台灣,可能對台灣不是很了解,「這個報導對我有成見。」

抗議函指出,雖然CNN在後續報導更正標題,但至昨天傍晚,Google等普遍受到全世界網友使用的網站,仍可見未經更正、錯誤的連結報導,令人遺憾。

聯合報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王攀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日報/陳珮馨、林育新】 2007.02.28 12:34 pm


台灣就業市場過去是人挑工作,曾幾何時變成工作挑人,在大前研一提出的「M型社會」效應逐漸發酵下,大學畢業生的求職門檻愈拉愈高,才剛跨出校門,就要面臨嚴峻的社會考驗。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洋大學 新設海洋文化研究所
羅智華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海洋大學宣布於九十六年度新設立「海洋文化研究所」,希望透過海洋科技與人文背景的相互結合,培育出理論與實務兼具的海洋文化人才,校方表示這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以海洋文化學術研究為主軸的研究所。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視 (2007-03-02 21:41)

2007國際極地年計畫,三月一號在法國首都巴黎正式啟動。這項活動集合來自六十多國五萬多名科學家,在地球兩極進行數百項研究計畫,其中又以氣候研究為優先。這是過去半世紀以來,人類對南北極所做的最大規模科學研究。這里是瑞典位在北極圈內,以冰雪旅館聞名的朱卡賈維市。在三月一號國際極地年計劃開始當天,他們特地在旅館旁的脫尼歐河岸邊升起熱汽球,表達對這項行動的配合與支持。國際氣象專家上個月提交給聯合國的報告指出,人類的生活方式,很可能就是造成全球暖化的首要原因,這樣下去到了2100年,海平面將比現在高出18到59公分,屆時北極圈的冰層,很可能只有冬天存在,到了夏天就會全部融化。包括瑞典等極圈國家,對於這樣的警訊特別擔憂。我們對極圈地區感興趣是因為氣候變遷在這里表現得最清楚明顯由國際科學理事會和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共同發起的2007國際極地年研究計畫,共有來自62國的五萬多名科學家投入。他們將以兩年的時間,耗資15億美元,利用破冰船,衛星和潛水艇等高科技設備,深入南北極進行各種生態與氣候研究。人類上次大規模舉行極地年研究計畫,已經是50年前的事。不同于前兩次以探索位主要目的的國際極地年的研究計畫,這次計畫聚焦在地球氣候暖化所造成的危機。我們有兩個主要目標其一就是推算十年之後甚至20年之後當地會變成什麼樣子其二就是 讓大眾了解極地對於人類有多重要最近許多研究報告都顯示,極圈冰棚融解崩裂的範圍和速度都在快速增加,嚴重改變周邊海洋環境和食物鍊。 就是模擬如果南北極冰層因為暖化而全部溶解,對極地地區四百萬居民,甚至全球人類,將造成什麼影響。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3.05 
問題不在改革入學方式
呂新禾

我是北一女高二學生。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3.05 
觀念平台:一個人的轉型正義
林正修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3.05 
「正名」的民主暴力
鍾喬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