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文化資業 (28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中國時報 2007.04.21 
樂生院與民進黨精神
姚人多

我永遠不會忘記四月十五日這一天,因為這一天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走上街頭反對民進黨政府。當我還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所有民進黨所發起的遊行示威我一次都不曾缺席,我從來沒有想過當民進黨執政了之後,我竟然還必須綁著布條與一大群人在街頭上吶喊抗議。民進黨到底怎麼了?為什麼有了權力之後總是不能捍衛當初在野時的堅持?為什麼連給樂生院這些受盡人間滄桑的老人一個在地安養的權利都不給?為什麼連樂生院這樣一個有著台灣歷史意義的建築都想毫不留情的拆掉?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4.21 
存在或想像的種族仇視?
張國暉

如果你問我這些天在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VT)社區當中,究竟有無遭遇任何因為種族因素而引起的不愉快,甚至是仇視?我可以很堅定的說「沒有」。但如果你問我有無擔心害怕未來可能有的種族歧視?我也可以清楚的說,是的,我一直將此放在心裡。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2007.04.18 03:21 am


大學甄選放榜,對弱勢生不利引發討論。大考中心調查,主要是今年報名學測的低收入戶考生,只約4%總分達頂標,平均成績差,連入圍甄試的機會都沒有,才會進不了台、清、交等名校,他們更需要在求學過程就應有更多輔導、幫助。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黑白集】

2007.04.17 03:06 am


由青年學生和社運團體合力進行的搶救樂生活動,在行政院長蘇貞昌為政策粗糙道歉,並下令緩拆兩個月之後,似乎出現轉機。不過,真是「苦行」策略生效嗎?社運對抗政治,真的發生作用了嗎?答案卻未必樂觀。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曾旭正/台南藝術大學副教授(南縣下營)】

2007.04.16 03:16 am


在這個新聞氾濫、真假難辨的嘈雜時代,你注意到樂生事件了嗎?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王宏舜/台北報導】
雖然行政院長蘇貞昌已宣布樂生療養院暫緩兩個月拆除,但以青年學生為主力的「全台鬥陣挺樂生四一五大遊行」,昨天下午仍號召了數千人走上街頭,表達對社會弱勢與台灣土地的關懷。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樂生保留爭議在各界熱切關心下,昨天有了重大突破。行政院長蘇貞昌與樂生院民、專家學者及各部會協商90%方案可行性後,釋放大利多,「蘇院長能答應的全答應了!」青年樂生聯盟開心地說。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4.07 
有好政策 才能自律
馮建三

TVBS「代表」九家電視頻道,惹了禍,但可能衍生當事人未曾料到的好結果。關鍵就在於,劉瑞華與李靖雅教授的文章,能否帶動深刻的討論。李說,「媒體自律是開玩笑」,劉說「媒體管制更好笑」。這篇短文想要呼應,表明「媒體政策」可以「鼓勵媒體自律」;或者,更精確地說,沒有合宜的媒體政策,媒體就無法穩定地積累最佳的自律行為,消極而言,作姦犯科要少些,積極來說,要能揚善發惡。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張行道/成大土木系教授(台南市)】 2007.03.28 03:11 am


近日國內發生三起工程與環境、文化資產、生態的對話。一是藝文界人士呼籲停建蘇花高;二是樂生療養院如何保留;三是國道讓路紫斑蝶北遷。除國道讓路蝴蝶措施簡單沒有太大影響,BBC也報導,高公局樂得形象提昇外,另兩件事情牽涉的問題很複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3.26 
百年之後 我們將被如何述說?
嚴長壽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3.23 
樂生保存 事在人為
廖咸浩

行政院及台北縣政府已經決定在四月十六後展開樂生療養院內所有院民的迫遷工作,以進行新莊捷運線機廠的興建。如果一切無法挽回,這將成台灣的國殤之日。不只是因為重大文化資產將遭覆滅、樂生院民將受二度摧殘,更重要的是,這個案例讓我們看到了藍綠政客在輕賤文化歷史及人權上,竟是如此的有志一同──這才是台灣人真正的悲哀。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3.16 
從拆除樂生看交通規畫
晏馨/北市(大學講師)

樂生療養院位於新莊與桃園龜山交界之迴龍地區,隨著現代化的假象和經濟運轉的霸權,捷運工程的便利性論述再次戰勝了樂生療養院的保存。當我們身處在以功能區分的政府治理的思考架構下,若只以文化部門來抗衡交通、經建部門,將只會節節敗退。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3.15 
誰的文化資產
蘇偉碩

行政院長蘇貞昌在昨天的行政院會上撇清樂生療養院拆遷責任,並以副祕書長名義在時論廣場為文辯護,已將此案上綱為「全國性」爭議。其實,樂生療養院的文化資產價值早已為我國中央政府的文建會和地方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所肯認,文建會也曾在去年賦予樂生療養院「暫定古蹟」資格長達半年。可是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都忽略了一個關鍵事實:樂生療養院的文化資產價值,是屬於包括全體台灣人民在內的全世界人類與國際社會的!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3.15 
樂生 國家侵害人權實例
林淑雅/北市(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

正義,是讓最弱勢的人得到最佳福祉。人權,面對再重大的公共利益,都只能是最小幅度限制。單從這兩項認知,我們就完全無法接受行政院長蘇貞昌強硬拆遷樂生院的說詞:「國家重大工程,本來就要犧牲少數人利益。」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斟酌閱讀
若將後文(樂生案從頭說起)作為前文(不願面對的樂生)的辯白文章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3.14 
樂生案從頭說起
陳美伶

樂生療養院已走過七十六個歲月,早期因對於漢生病之瞭解有限,日本政府採集中強制隔離政策,一直到一九六二年政府取消強制隔離措施,漢生病被汙名化和歧視了數十年,這是醫療史上的重大課題,基於人權的反思,我們有必要更正過去所犯的錯誤。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editorland.chinatimes.com/HJB/archive/2007/03/14/3337.html

Posted on 2007-03-14 00:47 黃哲斌 閱讀(5032) 迴響(0)
【前言】三月十三日,台北捷運局限定樂生療養院拆遷的最後期限,大約五十位患有俗稱「痲瘋病」的阿公阿媽,為著他們居住的權利,堅持不走。政治人物早已放棄他們,技術官僚出賣他們,媒體報導也少得可憐,只剩下一群學生與部落客,在你我看不到的地方奮鬥著,從他們的熱情挖掘裡,我們反而發現更多真相,至少更多更接近的真相。

據說,班雅明希望寫一本「全部用他人引言串起來的書」,我思索再三,試圖以最近部落格裡搶救樂生的文章段落,構建出樂生拆遷事件的重點,你要說是「網摘」或「懶人包」也可以。以下每一個字,都是部落客們的集體心血,各段段末大都附上連結,強烈建議你都點進去看看,你會發現十倍、百倍的觀點與論據。

如果你好奇、關心我們的捷運,如何破壞一段歷史,破壞一群老人的孤涼晚年;如果你質疑「拆掉中正紀念堂圍牆為何如此之重,拆掉被認為有資格列入世界人類文化資產的『樂生療養院』為何如此之輕」,希望這篇共同創作的主筆文章,給你一個尋找答案的起點。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y PATRICIA COHEN
Published: March 7, 2007
The French critic and provocateur Jean Baudrillard, whose theories about consumer culture and the manufactured nature of reality were intensely discussed both in rarefied philosophical circles and in blockbuster movies like “The Matrix,” died yesterday in Paris. He was 77.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07.03.08 03:44 am


被視為是「黑暗教父」的法國社會學家布希亞,生前自認「我不是社學會家,也不是哲學家。」研究布希亞的國北師教授林志明說,布希亞思想很有創意、不拘泥學院研究的形式,加上挑釁的言論,一生充滿爭議。

布希亞著有「物體系」等討論符碼、擬像以及擬像物、消費社會等議題的著作,被奉為是後現代主義思潮的泰斗,晚年還藉攝影對社會及世界表達他的意見。曾在法國巴黎求學的林志明,在90年代曾兩度觀賞過布希亞的攝影個展,並因開會的機緣得以結識布希亞、其後又翻譯他的「物體系」,跟布希亞相當有緣。

林志明說,布希亞自認是「思想的恐怖主義者」,他提出的見解對社會很具衝擊力,又因他充滿革命性的批判並經常舌戰群儒,一般人可能會誤以為他不近人情,其實他本人相當隨和,親切。雖然布希亞在法國長久以來地位不明,甚至被學界排斥,但林志明仍認為,他生前是法國僅存的大師之一;布希亞提出的後現代主義思想,對台灣學界影響深遠,其中,尤以他對媒體和現代科技提出無情的批判最具影響力,他在「擬像與真實」一書中指出,在後現代世界,真實已經被符號所模擬出來的世界所取代,媒體虛擬出來的真實變得比真實還要真實,也益發真假不分。

【2007/03/08 聯合報】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