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文化資業 (28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記者陳怡君綜合報導】如果,6年前那場意外不曾發生,葉永鋕會一如所願成為餐飲界的一員?他陰柔的氣息、蓮花指的標準動作,能夠撐過軍中嚴苛的男性氣概訓練營嗎?這一切的追問,只能徒呼負負。因為2000年4月20日,距離下課5分鐘,屏東高樹國中3年級學生葉永鋕舉手告訴老師想去尿尿,下課後同學發現他倒在血泊中,送醫不治。為了「永鋕不忘」愛笑、愛唱歌的玫瑰少年葉永鋕,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出版《擁抱玫瑰少年》一書,替不同性別氣質的學生爭取平等、友善的人道對待。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彭士芬台北報導】大學能在社區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與功能?青輔會主委鄭麗君推動「審議式民主」與青年公共參與多年,特別於世新大學舉辦「世新在大文山地區的角色與定位遠景」工作坊,首度由社區居民、世新教職員、學生組成共同論壇,藉由審議式民主的社區參與,討論世新大學的社區定位與功能。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11.29  中國時報
李月鴦/北市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二十七日民意論壇「混蛋大學生,聽者藐藐」之文,心有所感。

本人就讀學校,位於國家公園內,校區本不大,為學生規劃的機車停車位也不符比例原則,許多騎機車的同學唯有於學校周邊自行尋找停車位,也因此機車違規亂停問題層出不窮,學生除受各方譴責,還得面臨罰單威脅,而且不僅走路上學的師生深受其擾,附近住戶更常向學校抗議。

但由於受到地形及法令保護,學校在建設政策上多所窒礙,層層關卡造成大學停車結構性問題。而每年學生人數都超收,更讓停車問題得不到適當解決方法。幾年前本人尚就讀大學部時,有人因不滿機車亂停而縱火燒了整排機車,只是事情經過幾年,機車隨意停的情況仍然未見趨緩。

或許學校周邊帶來的噪音與垃圾也深為人所詬病,除了學校與家庭教育都要共同負責外,學生潔身自愛也相當重要。不過,仍不禁想問,這些認為大學生很糟的人們,也經歷過學生時代,或者家中也有在學孩子吧?為何只對學生興師問罪,卻對學校與政府政策不聞不問?像其他靠學生賺錢的小吃攤,以及不符合比例原則超收學生的學校政策,難道就能脫身、與學生劃清界線?

【2006/11/29 聯合報】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11.28  中國時報
張禕呈/北市(文字工作者)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11.23  中國時報 
謝麗秋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記者孫蓉華/台北報導】

 

台大政治系教授石之瑜昨天透過妻子表示,關於退聘台大終身教授一事,是學校內部的事,他不方便再對外發表想法。

 

石之瑜決定退聘後,曾發給政治學系及社科學院同仁、同學一份詳細的說明。說明中強調,要求退聘茲事體大,希望系上同仁共同支援這個退聘要求。

 

石之瑜在信中說,台大政治學系重視傳承與投入,政治學系曾產生一名院士、兩名國家講座、兩名學術獎、三名累計達三次的國家科學會傑出獎,加上個別年度傑出獎或講座,在校方曾引起注目,他們大家兢兢業業,可以說其中沒有一個獎是在控制論文產出的制度下,或只憑藉得獎者一己之力,或急於求成的心態下獲致。

 

信中提到,政治學研究除有制度、結構、資源、利益等物質性的議程外,更涉及歷史、意識形態、人格與文化差異等非物質性議程。後者尤其受惠於系內代代傳承,仰賴師長人生經驗與情感的潛移默化,且需要同仁間在道義思想上相互支援,其間對道德學問的追求,對安身立命之道的探究,遠遠超出研究技術或寫作發表的層次。

 

為評鑑而包裝 取代為思想道德而砥礪 論文篇數成為難以啟齒的微末

 

石之瑜說,在研究教學投入面向的精神特性,與靠控制環境來進行儀器實驗的學科迥然不同。不可諱言,「重視論文產出的管理術正在斲傷我們的傳承。」在一片數字管理聲中,近十年來,師生同仁之間的關係確實發生變化,而研究品質卻未必提升,或者只有在校方關心的發表或募款項目上有所提升。

 

更不幸的是,資深同仁的人格感召與經驗,已然漸行漸遠,屆齡教授紛紛求去,台大政治學系原本有別於歐美或大陸同行的氣質,也因為研究教學的生活環境日益個人化,而逐漸潰散。外在指標的冰冷取代了內生的熱情,為評鑑而包裝取代了為思想道德而砥礪。終身特聘制度終極關心所在,無非是發表了多少教育部或國際認證機構承認的論文,這是多麼令政治學人難以啟齒的微末?

 

石之瑜信中最後說,退聘幾乎已是不可避免的選擇,與同仁、同學共勉,倘對院系未來資源領取帶來不利影響,另當負荊。

 

【2006/11/23 聯合報】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記者喻文玟╱台北報導】

 

台大的終身特聘教授辦法是在五年五百億計畫之後才設的,每年總量兩百個名額,具中研院院士、教育部國家講座、教育部學術獎、國科會特約研究員或傑出獎三次以上等肯定,就符合受聘資格,獲聘的教授終身有這個「名份」的肯定,每月薪資能增加百分之廿的加給至退休。

 

103人獲聘 人文領域僅9人 「重理工、輕人文」

 

台大今年有一百零三名教授獲得終身特聘的肯定,核定名單中人文社會領域相關受聘教授只有九人,以法律系四人最多,留職停薪至大陸任教的經濟系教授巫和懋也獲聘任,其餘九十四人中,理學院有廿六人,電資學院十八人,台大校長李嗣涔也獲終身特聘,引發外界「重理工、輕人文」的批評。

 

台大副校長陳泰然強調,獎勵辦法沒有學院名額分配的問題,每個院、系都能提名符合資格的人選,若兩百個名額未聘滿,其餘名額才依照各學院正教授的名額比率分配,可擔任特聘教授,連續獲聘三任共九年,也能被聘為終身特聘教授。

 

校方強調,台大特聘教授辦法由各學院自訂。陳泰然表示,每個領域和學門原本就有不同的評鑑依據,不能否認理工領域多以SCI(科學論文引用索引)論文為主要評鑑指標,但台大不會一味「重量不重質」,例如台大文學院很多老師以創作為主、非論文發表,文學專書著作可能無法符合SSCI論文要件,但若被翻譯成各國語言,能對思想有深遠影響,也值得肯定。

 

雖然台大校方不斷強調尊重各領域的專業發展,讓各系自訂特聘教授的審查機制,但今年各學院的特聘教授審查方式,多根據終身特聘教授資格規定,毫無彈性可言。

 

以文學院為例,今年只有一人獲得終身特聘教授,學院聘為特聘教授的門檻,和終身特聘教授一樣高,必須獲選中研院士、國家講座、教育部學術獎等。即使有其他相關配套審查方式也是「重量不重質」,如國科會傑出獎、專題研究、傅斯年講座、胡適講座等,也都是根據老師的論文發表數評鑑。

 

 

【2006/11/23 聯合報】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11.21  中國時報
溫仲良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認識媒體
作者:麥克魯漢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
作者:皮翠拉‧瑞沃莉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十多歲的大原妙子,跟在豆腐店打工的另一半,住在島根縣彌榮村一幢獨門獨院的房子裡,耕作約一反的稻田和三到五畝的菜圃。

妙子的目標是成為彌榮村的醫護人員,照顧村裡的老公公、婆婆們。

一反為300坪,一畝為30坪。只要有一反的稻田,就足夠提供兩個大人一年的米食量。妙子在菜園裡種的全是自家用的蔬菜,她說:「真的只是隨性地種自己愛吃的東西而已,昆蟲跟動物們吃剩下的,才是我們的食物。」。

大原家的味噌、醬菜、梅乾全都是自製的(鹽是買的),也做一些醬油、烏龍麵、麵包和麥芽糖。雖然妙子想多種麥子,來達到完全的自給自足,但其實她的理想,是過著「極致自給自足(『自』是自然的自),以採集大自然食物維生」的採集生活。她把菜圃交給另一半去照料,自己則享受著採集、烹飪、加工、保存野菜的樂趣。

妙子出生於大阪,當過十年的粉領上班族。二十七歲那年到所羅門群島旅行,被當地「完全沒有浪費、自給自足的生活」深深打動,喚醒了她內心的渴望,從此踏上農耕的生活之路。妙子離開朝九晚五的辦公生活之後,移居到了現在的住處,並與人生的另一半邂逅。

一開始,為了賺取基本的生活費,在自給自足的農家生活之外,妙子一個月有十五天的時間,會在村裡的特別養老院擔任兼職的看護人員。

2000年以前,妙子的座右銘是:「可以留到明天做的事,就等到明天再說吧。」她說自己「一直過著怠惰的生活」。

妙子的理想是過著不需要任何金錢的生活;她難以忍受為了賺取基本的生活費而受雇於人,因此有了成為獨立醫護人員的想法。她現在正一個人在大阪就讀基礎醫學。

「順利畢業之後,我就能名正言順地創業,讓自給自足的生活更落實,」妙子如此說道。她覺得這就是她的「X」,而每個人一定也都有自己的「X」。

【2006/11/20 聯合報】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塩見直紀 文/蘇楓雅 譯】

從《山居歲月》、《托斯卡尼豔陽下》開始,歐洲吹起了一股鄉居風。近年台灣「到農村去」的想法也漸漸開始延燒,今夏行政院農委會更仿照德國的漂鳥運動,鼓吹「漂鳥計畫」,號召青年揮別都市塵囂、走入農村。而日本在2003年,作家 見直紀便已出版 《半農半X的生活》,鼓勵人們順從自然、實踐天賦,在日本獲得廣大的回響。近日天下遠見將出版此書的中譯本,《讀書人》特選摘精華邀讀者先讀為快!(編者)

什麼是「半農半X」的生活?

我大力提倡的「半農半X」,是一種半自給自足的農業和理想工作齊頭並進的生活方式。

一方面親手栽種稻米、蔬菜等農作物,以獲取安全的糧食;另一方面則從事發揮特長、自我雇用的工作,換得固定的收入,身體力行平衡生活。追求一種不再被金錢或時間逼迫、回歸人類本質的生活方式。

這種腳踏實地的生活,提倡每個人都以「順從天意、永續型的簡樸生活」(農家生活)為基礎,將「上天賦予的才能」(X)貢獻於社會,徹底地實踐、宣揚社會使命。

簡樸的生活裡,不論是多麼有限的市民農園、陽台菜園,食物都是自給的,並且能讓人輕鬆、「愉快地」減低消費慾望。

「X」是一種使命(Mission)猁猁發揮自己的天賦特長、獨特技能、擔當起己任,並以貢獻於社會為目標。換句話說,在實踐夢想、為社會付出的同時,也可以換取金錢作為生活的收入。

人類總是以販賣某種東西維生,但是我希望其中不包括靈魂。

每個人都夢想生活在一個「能夠以興趣維生的社會」裡,而這樣的社會絕不是童話,正是非常現實的、二十一世紀的產物。

我稱這為「各展所長的社會」。

「半農半X」的靈感啟蒙

居住在屋久島的作家兼翻譯家星川淳,在我摸索人生路的過程中,給了我相當大的影響與啟發。1995年,星川在《何謂生態學?》一書中,用「半農半著」來形容自己的生活方式(一面以順從自然生態的生活為基礎,一面以寫作向社會傳達正面理念);如果我沒有遇見「半農半著」,就不可能激盪出「半農半X」的理念,也不可能擁有今天的生活了。

僅管內人取笑我:「不過是將『著』換成『X』而已嘛。」我卻直覺地認為,這將成為二十一世紀新生活方式與人生之道的典範之一。

星川在移居屋久島後,開始管理二千四百坪、可以營利的蜜柑園,並且栽種自家用的稻米與蔬菜。星川原本並沒有經營商業果園的打算,但正好有人要出讓,便決定挑戰看看。

蜜柑園的管理與維護非常辛苦,不時令人體力透支。星川在《地球生活》中,描述了他「半農」生活的親身體驗:

「若是維持自給自足的規模,當然不成問題,但是管理以營利為目的的果園,實在超出我的能力。況且,我已經決定不再給地球帶來更多農藥傷害了。還有使用機械、貸款、讓生活步調也跟著忙亂等等,都是很大的難題。

「有鑑於此,我提出了『半農』的構想,也就是並不需要成為可以生產各式各樣農作物,或者以務農維生的專業農夫,只需要將工作時間一半花在用自己認同的耕種方式,栽種自家糧食上,另一半從事有薪的工作就可以了。而我的情況剛好是『半農半著』。甚至不需要死守五比五的時間分配,如果可以在四比四的時間內完成的話,剩下的十分之二,還可以依個人的喜好用來遊山玩水、接近大自然,甚至用來製作更多的物品,換取金錢。」

我如何實踐「半農半X」的生活

1996年,我和家人搬回了綾部的老家,開始一邊通勤到京都市內工作,一邊從事自給農耕。一開始,菜園和農田都是租來的,直到1997年才擁有自己的農地。

目前,我擁有50公尺×60公尺(三反)大的農地,其中二反用來耕種稻米;「稻米減產政策」空出的一反則用來當菜園,栽種番薯和豆類(蠶豆、大豆、黑豆)等等。考慮到耕作太多可能會影響照顧小孩的時間,因此一開始就決定只種稻米跟主要的蔬菜。我覺得,不要勉強自己也是很重要的。

儘管產量主義和效率主義縮短了農夫花在稻田裡的時間,我下田的時間卻還是很長。「今年蜂鬥葉抽芽得晚,插秧的日子可能也要遲一些了,」從前,農夫總是考量天候的狀況,來決定插秧的時間,六月播種,下第一場雪時還在收割的情形,也不足為奇。但是現在插秧的時間都提早了,在公司上班的周休農夫,甚至會在五月連休的黃金周內完成插秧的工作,種田已經不再是配合稻子生長的需要,而是配合人的情況了。

生計收入微薄,心靈收入豐富

環境問題促使我開始尋找更好的生活方式。

我個人認為,環境問題出自心靈問題。為了獲得某種滿足,人們不斷地消費,消費慾望以購物依存症的形式逐漸肥大,這不就是環境問題的根源嗎?

如果在鄉村過著「半農」的田園生活,原則上,生活將會變成「生計收入微薄,心靈收入豐富」。在綾部,一個大人每個月只需要十萬日圓就足夠了。

事實上,這裡的職業選擇有限,大家自然會懂得儉省生活,「量入為出」。

「大」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人們現在追求的是「小巧」、「精緻」,也就是舒緩、小就是美的生活。

生活的簡化,雖然會令人感到些許的刻苦,但擁有的「X」工作成就卻能豐富心靈。也就是說,當心靈有了真正的喜悅,物質上的辛苦就會變得微不足道了。我們家離市街約有十公里遠,無法經常去購物,但完全不影響生活。

一旦購物的機會少了,不僅金錢支出、垃圾的製造跟著減少,就連汽油的消耗也減少,自然不會污染空氣。

靠著自家製的、鄰居分送的食物,或是以物易物,自然而然就能節約許多消費;不僅有效節省開銷,對地球環境的損害也小。

追求「發現既有」的減法哲學

二十世紀曾經是「製造」、「增加」的「加法時代」,結果是給社會及個人平添了多餘的贅肉,導致各種社會文明病的產生。如今,社會確實正在走向一個「減法的時代」。

除去多餘的贅肉,致力展現社區、家庭、個人等小單位精簡的洗鍊風格;從「規模優勢」轉為追求「精巧魅力」。

東京出版社地湧社的社長增田正雄先生曾經說過:「日本文化並不是爬樓梯的文化,而是無聲無息地,在階梯背後一步步地往下走,將不要的東西一件一件地消減丟棄。」現在流行青苔或山野草的盆栽,其實這就是崇尚減法美學的人,將觀念具體化的表現之一;即是在歐美相當受歡迎的「禪流」。日本的減法哲學,是二十一世紀全世界的知識性地球資源之一。

近來引領風潮的「慢食運動」和「緩慢生活」,其實跟「小巧」是異曲同工的。而「在地學」提倡猁猁放棄「苦求沒有的東西」,開始「發現既有的東西」,也可說是減法哲學具體化的另一展現。

【2006/11/20 聯合報】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把二○○六年稱為「弊案年」,恐怕一點也不為過,從高捷案到台開案、禮券案、賣官案、減振案、纜車案、國務機要費案,果然是罄竹難書。

這些大小的弊案,有兩件一般人可能沒有注意,就是「台電六輸」案和「新竹空軍眷村」案。這兩件弊案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請了各大學知名教授擔任評審委員,而這些教授都涉嫌拿了投標廠商的錢。最諷刺的是,台南地檢署在偵辦後者時,還取名為「蠹蟲專案」,擺明了看不起這些教授,不過是啃過幾年書本的蠹魚,利益當前,還不是照樣貪汙收賄?

在大學當教授,傳道、授業、解惑,是何等崇榮,怎麼會搞成這個樣子?

在今日的大學裡,那些只待在學校裡,安安分分的教書帶學生的,八成會被歸類為「沒辦法,沒出息」的教授;有辦法的,幾個人糾合起來,就可以成立一個學會,馬上就多了一個理事頭銜,拉幾個政府官員以壯聲勢,於是在酬酢之間,不少研究案子就成了囊中之物,有了研究經費,自然可以大買新式設備儀器養學生,成了「大教授」。有了名氣,在外面就更吃得開兜得轉,關係更好,經費更多。等政府單位招標要找評審委員,那自然非君莫屬,不只是看重大教授名氣,等而下之者,因為過去拿了人家的研究經費,這時候人家有什麼要求,自然順水人情「配合」一下,何況這不白幹,配合一下就數十萬入袋!

這樣子的教授很多嗎?我不敢講,但是可以想見,這樣的名教授,在外頭吃香喝辣,計畫由學生操刀,就能拿到大筆大筆的研究經費,三天兩頭不在學校,四處以開會之名忙外務,對學生來講,絕不會是個好事情。對於不求名利,兢兢業業的教學,把「教育是良心事業」奉為圭臬,卻被譏為「沒辦法沒出息」的「小教授」來講,實在情何以堪。

唉,連教授都淪陷了,那我們的學生該怎麼辦?或許,我危言聳聽一點,我們的學生會怎麼想?是會覺得當老師的做錯了很羞愧,還是覺得教書的畢竟沒有見過世面,貪這麼點小錢,還那麼不高明被逮到?

我忽然害怕起來,學生上課不認真,學不到東西,恐怕不是最可怕的事情,如果學生在道德良知上也跟著他們的老師淪陷了,我們這個社會恐怕將會萬劫不復。

【2006/11/21 聯合報】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來,世界各地流行一種互相矛盾的口號,一方面提倡本土化,另一方面卻同時高唱國際化。就文學創作而言,前者近鄉土文學,後者近城市文學。前者比較容易凸顯各地方各作家的不同特色,後者則往往在往來頻仍、互通有無之餘,漸趨於互通共同。就作家而言,多數居於城市,可是他們卻往往原本植根於鄉土。他們一方面希望面向國際,另一方面卻強調本土意識。幾十年來,由於社會形態的變化,鄉村逐漸城市化,很多作家的鄉土性越來越薄弱,而國際性則越來越強。因此,生活於香港、台北以及大陸重新開放的幾個主要城市,大多數的文學創作者,他們寫的題材,逐漸趨於共同互通,往往離不開飲食男女,離不開情感的糾葛、性與暴力,離不開性別、階級、家庭等等的恩怨情仇。除了各人各地難以改變的語言習慣之外,他們在表現藝術、寫作技巧上,往往互相觀摹學習,也不斷求新求變。

因為求新,所以他們多棄舊文學於不顧。舊文學的形式律則,例如詩詞的格律,古文的義法,他們以為是陳舊落後的;舊文學所標榜的觀念,例如載道、言志的傳統,他們也多以為是陳腔濫調。因而新詩的寫作,寧可模倣西方的十四行體,也要打破詩詞格律的束縛;小說的寫作,寧可取法外國小說的敘述方法,也不再採用章回對聯花開並蒂的形式。這是一種趨勢,雖然並不代表哪一種選擇是好是壞。新與舊,本來就不是好與壞的等號。

因為求變,所以他們也大多隨著時代潮流、社會環境的變化,不斷的在翻新。今天流行張愛玲,就到處有人「看張、張看」;今天流行余秋雨,就有人要「石破天驚逗秋雨」。今天流行存在主義,他們就看卡繆;今天流行新社會主義,他們就學盧卡奇;萬一今天又流行後現代主義,他們也就趕快了解什麼是後現代。

生活在大城市裡,他們不能不求新求變,藉以適應環境。或許由於各大城市生活形態相似,生活經驗也大致相同,所以出身上海、久居香港的西西,可以寫《我城》;來自上海的王安憶,可以寫《香港情與愛》;來自台灣的施叔青,可以寫「香港三部曲」,似乎都駕輕就熟。因為上海、香港、台北三個城市,固然有不同的風貌,但畢竟有不少相似互通之處。上述的這些作家有才情,有創意,另當別論,但不必諱言,我們也可以看到若干城市作家在寫作主題及藝術技巧上,常免不了予人「似曾相識」的感覺。

不過,我們在這裡面固然聞到了不少商業氣息,看到了文學大眾化商品化的趨向,也同時在求新求變的浪潮之中,看到了少數的文學工作者,嚴肅認真的思考,堅守純正文學的立場。他們可以在政治高壓之下,為文學保住清新;在商業掛帥之中,為文學保住純淨。在我所接觸過的裡面,香港如黃繼持主編的《八方》,台北如尉天聰主編的《筆匯》、陳映真主編的《人間》,都是很好的例子。城市文學本來就比較多元多樣,香港如此,台北如此,其他城市的華文文學亦當如此。

根據我的觀察,目前香港文學應當也像其他地區其他城市一樣,在科技文明日新月異、迅速發展的今天,至少面臨兩個共同的大挑戰:一是文學閱讀人口越來越少的問題,一是本土化與國際化的問題。

文學閱讀人口越來越少,不是泛指書刊的讀者越來越少,而是指喜愛文學的讀者比例少了。以前大家所說的大眾文學,有人戲稱,應該改為小眾文學。很多讀者已捨文學而就其他類別或實用性知識的讀物。在台灣、香港、大陸的大書店中,很容易發覺文學類的櫃架越來越少,而休閒娛樂以及實用性的讀物,則越來越多。就一般人而言,電影、音樂等藝術更容易提供耳目之娛,實用性的讀物更容易切合生活的需求,電腦上網也更容易取得資訊。這是目前各大城市普遍的現象,如何改進,如何因應,值得文學工作者觀察、思考。

至於本土化和國際化,原是兩種對立的概念,要調合推動,並非不可能,卻實在不容易。就香港文學而言,什麼是本土化?寫香港的人情事物,就是本土化嗎?這種題材何須提倡,相信大多數的香港作家,寫的就是這些題材內容。那麼本土化是指用方言來寫作嗎?用方言寫作,自古有之,寫得好,味道夠,自然可以播諸人口,傳諸後世;寫得不夠好,恐怕更不能吸引讀者。什麼是國際化?多寫國際關心的事物,就是國際化嗎?這豈不是捨近而求遠?如果指的是把本地優秀的文學創作和新穎的文學論著,加以推介或翻譯,互動交流,讓別的地區了解,我個人是贊成的。也只有這樣,它才可以和所謂本土化的作品,結合在一起。

【2006/11/20 聯合報】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6.11.17
邱天助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6.11.17
邱天助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法延宕多時的「菸害防制法」於立法院進行朝野協商,其中有關「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菸」規定,成為菸商與拒菸團體最大的攻防重點。其實,「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菸」是文明社會不侵犯他人健康權的基本尊重,在全球一片拒菸浪潮中,可以理解台灣四成男性吸菸人口強烈主張吸菸人權的焦慮,但九成五不菸女性拒吸二手菸的權利卻被束之高閣,實令人遺憾。

二手菸對健康的傷害不亞於吸菸。根據國民健康局的調查發現,女性在家庭的二手菸暴露率為百分之六十點七二,工作場所的二手菸暴露率為百分之五十點三。雖然近九成五女性都屬於「不菸一族」,但礙於女性的菸害訊息仍有不足,以及傳統社會男尊女卑的觀念作祟,讓女人成為男性吸菸的陪葬品。

根據調查,只有少數女性會選擇「直接請吸菸者熄菸」,其他都是假裝咳嗽、離開或生悶氣,女性也會擔心二手菸對孩子的傷害,二手菸對女性的生理與心理層面都造成了傷害與威脅,但該捍衛民眾健康權的立法委員卻沒有看見?

近來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也發現,「二手菸大幅增加婦女罹患子宮頸癌前病變的風險」;而美國加州環保廳的研究更發現,吸二手菸會使五十歲以下婦女罹患乳癌的機率增加百分之六十八,某些未達更年期婦女的乳癌風險甚至增加百分之一百二十;「男性吸菸禍延女性」,女人何其不幸,而男人又如何能漠視?

筆者過去曾有三年協助政府推動「無菸餐廳」的經驗,但花費很長的時間及口舌,也不過推動了上萬家無菸餐廳,而韓國卻早已立法要求室內全面禁菸政策,香港政府也已通過立法,將在明年元月開始執行室內全面禁菸政策,因此讓筆者常興起「韓國能、香港能,為什麼台灣不能?」的感嘆。在推動無菸餐廳的過程中,筆者一直倡導的觀念就是「不在他人面前或公共場所吸菸是基本的社會禮儀與尊重」,我們尊重吸菸者,但也請尊重不菸者,男人可以吸菸,卻不應該影響及危害女性與小孩的健康與舒適感。

「公共場所室內全面禁菸」是先進國家最起碼的生活品質,想要建構「健康台灣、健康城市」,有權有勢的人必須傾聽九成五不菸女性的聲音。

【2006/11/16 聯合報】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11.16  中國時報 
薛理桂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11.16  中國時報
劉金源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