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接到電話,我的一位案主割腕自殺了,心頭一緊,與案主互動的過往畫面快速浮現,直到確定案主平安無事才稍稍放心,趕緊到醫院去探視案主,穩住家庭能繼續運作。

下午另一位憂鬱症的單親爸爸來訪,扯開衣領,告訴我他每天因為討厭自己都會用拳頭搥自己胸口,或是用鑰匙用力戳傷口,胸口已經瘀青紅腫一片,這名爸爸甚至想用汽車廢氣自殺。我陪在他身邊,希望提供他一個心情的出口,但是當爸爸問:我半夜心情不好,想找人說說話的時候,可以打電話給你嗎?忍著擔心的心情,還是只能委婉地說明工作上的限制,拒絕了爸爸的要求……

我,是一名社工,這就是我每天的生活。

這些是平常與我互動頻繁的個案,但是他們似乎總是遊走於生命的邊緣,讓我膽顫心驚,恐懼有一天他們會拋下孩子,造成遺憾。更何況還有許多其他六七十名個案,可能平常無法太多時間去陪伴的,每一個個案都有著自己家庭的問題,但當每個個案都苦苦哀求要我們幫幫忙的時候,時間要如何切割?情緒要如何轉換?

我們這群小社工可能出於一些執著、一些熱情與一些想幫助社會的傻勁,進入這個行業,而進了職場之後,深感我們的工作是一連串、不停歇的搶救,永遠與時間在拔河,希望搶救生命、搶救家庭,每個人身上宛如背負了救贖的十字架,只要個案一有風吹草動,我們就要背負起幫忙解決的壓力,這真的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一連串的新聞事件,從「一家六口,五人跳成美橋尋短」、「孤女小君」,到「嬸婆虐死三歲男童」,一時之間「冷血社工」、「麻木不仁」的標籤甚囂塵上,我們成了眾矢之的。短短一個月內,幾乎所有案件都被列管。過去高度重視兒少弱勢保護的我們,現在連沒有意願求助的成年人也不能掉以輕心,也被三申五令要儘量多花時間傾聽個案內在障礙、多訪視現場,避免又成為下一樁新聞事件。

看著社工「小如」的自責與落淚,我們心有戚戚焉,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幫兇」!

過去高喊人力不足,現在雖然增加了人力,然而隨著社會問題日趨複雜,我們的工作量不減反增,「高風險家庭」、「大溫暖專案」、「六歲以下低收兒童訪視」等等,為了鋪下綿密的社福網絡,搶救每一個可能受苦的孩子,我們背負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期待,每個案幾乎都希望我們七十二小時或在時限內立即處理。接案之頻繁與複雜,早已讓大夥吃不消,如今一連串的指責,更讓同仁們士氣低落,深怕少了一通電話、一個關懷問候,案家就出事。

父母與朋友甚至告訴我,前方道路這麼險惡,不如趁個案還沒有出事前,趕快離職…我想問,當初秉持善良初衷的我,怎麼會遇到這麼多的困難?我所堅持的路,如今卻感覺令人容易動搖?

家庭問題,家人有著最重要的責任。當然公部門有其不可推卸的責任,然而社工不是萬能,也不是救世主,一個家庭問題往往需要眾人的承接才能順利的解決。我們在實務上常常需要志工、熱心民間單位與民眾共同的合作,才能多一雙眼、多一雙腳,建構更確實的安全網,因此請大眾多給社工一些支持,也請共同加入保護我們孩子的行列,不要讓第一線奮力救援的社工再次折損。

【2007/01/17 聯合報】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媒體報導歌手張惠妹今年有意在新身分證上並列卑南族的名字「古歷來.阿蜜特」,張惠妹為公眾人物,此舉值得鼓勵。

「張惠妹」赫赫有名,為何想要「正名」?她表示,能用原來的名字和姓氏,是很驕傲的事。張惠妹所言甚是,名字代表一個人的身分及歷史脈絡,如果要原住民硬是「去脈絡化」,接受不屬於自己語言及文化的「命名」方式,如何產生自我認同、如何能有自信與驕傲?

過去原住民被「漢化」,無法使用自己原住民的名字,但政府推動原住民回復傳統姓名後,據報載統計,截至去年為止,原住民恢復傳統姓名的人數卻仍未破萬,筆者認為很大原因來自社會的壓力,「這樣溝通比較方便」、「別人比較好記」,而大部分原住民礙於社會現實,不願將原住民姓名「正名」。

然而,為何原住民需要配合漢文化的命名方式?只因漢文化是主流族群?但台灣不已經是多元文化的社會了嗎?

台灣近年來強調多元文化,但社會上似乎只把原住民意象「商品化」,搞觀光、搞文化產業,一般大眾有多少人能真正認識及認同原住民的文化及歷史?「正名」無疑是一種認識的方式,透過「姓名」,人與人相處溝通時,能夠瞭解背後的文化脈絡,而不是表面上尊重原住民,實際生活場域中卻又「漢化」原住民,不願意正視姓名背後的歷史文化意涵。

張惠妹的成功無疑是台灣原住民中最好的例子,如今她又帶頭「正名」,有其意義。但是原住民「正名」並非名人才能享有的權利,台灣原住民應該驕傲地使用自己的原住民姓名,且更重要的是,其他非原住民的社會大眾也必須尊重並「肯認」原住民正名的權利。

【2007/01/17 聯合報】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新聞網 更新日期:2007/01/16 07:00 記者: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大學生眼中的美是什麼?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生認為美學代表人物是林志玲,美學必備單品是手機,提升美學能力的物品是服裝。

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韓柏檉日前對台灣80多所大專院校、855名學生調查「大學生面對美學浪潮的評估」,想瞭解原本上流社會才有的「審美競賽」,為何會變成學生的新壓力。

調查問大學生,代表性的美學人物為誰?結果答不知道的最多,其次依序為林志玲、孫芸芸和嚴凱泰。

在必備的時尚美學單品,大學生首選是手機,再來是數位相機;而他們最期待的美學時尚設計物品,還是手機,其次是服飾;目前最想提升的美學能力,依序為服裝、造型設計和居家生活。

有五成三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整體的美學教育普通,甚至有三成三的人覺得不足或非常不足;大學美學教育不足的原因,最主要缺乏社會養成教育,其次依序為個人沒興趣、學校沒教且不重視,及對美感認識不清。

公共建設、政府施政品質的美學素養比之企業界如何?調查顯示,認為政府比企業差兩成以上的受訪者,多達四成七;認為政府比企業差五成以的人達一成三,兩者加起來達六成,顯示大學生覺得政府美學素養不夠。

參與這項調查的北醫大呼吸治療系學生吳泰璉說,學生選漂亮的名模和名媛為美學人物代表,「可能是基於第一視覺印象吧!」未參加這項調查的台大工業管理系學生楊孟嘉認為,大學生回答服裝能提升美學能力,「因為現在的廣告行銷太強了!」才會讓大學生以外貌取人。

在北醫大開闢「美學經濟」的韓柏檉說,學生在升學主義下成長,沒機會欣賞功課以外美的事物,他建議教育主管機關,應鼓勵學生多觀察比較,才能擴大美學品味。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報訊  (20070114)

    

 

    【十大好書.中文創作類】人蟲大戰,朱耀沂著,商周出版

    細胞種子,林正焜著,商周出版

    殺劫,作者:唯色、攝影:澤仁多吉,大塊文化公司

    宮前町九十番地,陳柔縉著,時報出版公司

    中東現場,張翠容著,馬可孛羅文化

    製作福爾摩沙,鄭維中著,如果出版社

    英格力士,王剛著,大塊文化公司

    時光隊伍,蘇偉貞著,印刻出版公司

    豔歌行,鍾文音著,大田出版公司

    園林內外,劉大任著,時報出版公司

    【十大好書.翻譯類】

    溫度,決定一切,基諾.沙格瑞著,田靜如譯,天下遠見公司

    萬物簡史(4冊),比爾.布萊森著,師明睿譯,天下遠見公司

    食物的歷史,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著,韓良憶譯,左岸文化

    玻璃城堡,珍娜.沃爾斯著,許晉福譯,久周文化公司

    香港:大英帝國殖民時代的終結,珍.莫里斯著,黃芳田譯,馬可孛羅出版

    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皮翠拉.瑞沃莉著,洪世民譯,日月文化公司(寶鼎)

    餘燼,桑多.馬芮著,汪芸譯,大塊文化公司

    天使墜落的城市,約翰.伯蘭特著,杜默譯,時報出版公司

    中性,傑佛瑞.尤金尼德斯著,景翔譯,時報出版公司

    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保羅.奧斯特著,李永平譯,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最佳童書/青少年圖書】

    153天的寒冬,佩提著,孫智綺譯,台灣東方出版社

    我和我的腳踏車,葉安德著,和英出版社

    森林裡的陌生人、森林裡的小鹿,文、攝影:卡爾.山姆斯二世、珍.斯多伊克,柯倩華譯,米奇巴克公司

    愛思考的青蛙,文、圖:岩村和朗,游珮芸譯,上誼文化公司

    怪博士的神奇照相機,文:哲也;圖:許文綺,天下雜誌公司

    看!身體怎麼說話、各種角度看名畫,吉麗安.伍爾芙著,陳貺怡、宋珮維譯,維京國際公司

    恐龍離婚記,文、圖:蘿瑞˙克拉斯尼.布朗、馬可.布朗,王心瑩譯,遠流出版公司

    迷霧幻想湖、小女巫鬧翻天,文:張友漁、圖:莊孝先,天下雜誌公司

    鯨騎士,威提.伊希麥拉著,陳靜芳譯,允晨文化公司

    逆流河,漢娜、逆流河,托梅克,尚克勞.穆勒法著,賈翊君譯,繆思出版公司

    我叫巴德,不叫巴弟,克里斯多夫.保羅.克提斯著,甄晏譯,維京國際公司

    【美好生活書獎】

    YOU你的身體導覽手冊,麥克.羅意升、梅曼.歐茲著,賴俊達、錢莉華譯,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天天都是晴天,安妮.史密斯著,洪世民譯,日月文化公司(大好)

    天地有大美,蔣勳著,遠流出版公司

    玩食,文、攝影:篠藤由里,丁雍譯,馬可孛羅文化

    肯納園,一個愛與夢想的故事,肯納自閉症基金會、瞿欣著,心靈工坊文化公司

    美麗新生活,薇薇夫人著,遠流出版公司

    球手之美學,詹偉雄著,遠流出版公司

    跟我一起走,蔡逸君著,寶瓶文化公司

    樂活誌,英格麗.紐克著,吳光亞、謝維玲譯,野人文化公司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汪培珽著,時報出版公司

    ●詳細資料請上開卷部落格:blog.chinatimes.com/openbook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傅月庵(作家)  (20070114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傅月庵/作家  (20070114)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傅月庵(作家)  (20070114)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傅月庵(作家)  (20070114)

      

    編案:由中國時報【開卷】周報企劃主持的年度跨海大調查,今年已是第4度進行,合作的城市,也由最初的兩岸三地,躍升至台北、香港、廣州、上海、北京5個城市。

    這次的調查,我們將題目設定為:「城市.作家.文學風景」。誰是各城市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各地文化界可能會有自己的名單,他們所列舉出來的人選是誰?讀者印象最深刻的各地代表作家又是誰?讀者與文化界的認知可能不盡相同;本地讀者對於其他城市作家的認識,也會有一定的落差。其間的差別對比,以及作家/文學/城市之間的連繫,在讀者眼中反映出何等風景?請看我們的調查報告。

    書店是城市的眼睛,讓住在城市裡的人看得更遠更寬;作家則像城市的勳章,讓整座城市發亮、發光。

    城市與作家,經典如波特萊爾、雨果、大仲馬之於巴黎;吳爾芙、艾略特之於倫敦;費茲傑羅之於紐約,永井荷風之於東京。通俗如倫敦的柯南道爾、巴黎的盧布朗、東京的松本清張、紐約的卜洛克,無不讓人對該城市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甚且,如卡夫卡/布拉格、喬伊斯/都柏林這般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則只好說地傑人也靈,星月互爭輝,結果便是打造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文化創意產業」,從紙巾到「尋找作家之旅」套裝旅程,一城人幾乎可以靠一位作家庇護維生了。

    分析作家與城市的微妙關係,多采而有趣,尤其是在省籍意識濃厚的華人世界裡,一個作家到底如何與一座城市發生關係,最後而能劃上等號?城市居民又是怎樣認定「我城」與「他城」的代表作家?是全憑印象?還是透過作品?華人世界裡的「城市代表作家」能否為城市加值,讓人更流連忘返於該城市?北京、上海、廣州、香港、台北的城市代表作家又各是誰呢?

    這次的調查中,由各地文化界人士所提出的代表作家候選名單,已呈現在問卷選項中(見下排調查統計圖)。調查結果,上海的王安憶、北京王朔、台北白先勇、廣州木子美、香港金庸在五地讀者心目中,分別榮膺各城市代表作家。這幾位作家的特質與城市的風貌如何牽繫,2007年伊始的開卷調查報告中為你一一解讀。

    【調查說明】

    1、由各地媒體提供5個最能代表該地的作家名單,以列入問卷選項。遴選標準以「仍在世」、「從事小說創作」、「設籍本地」為主。

    2、調查時間:2006/10﹣2006/11,包含上班時間、下班時間及周末不同時段。

    3、調查地點:各地自行挑選3家書店,包括「最具指標性的書店」、「客流量最大的書店」,以及規模較小但獨具特色的個性書店。

    4、調查對象:在文學書區閱讀的讀者,包括不同性別、年齡、職業。

    █本專題由下列媒體跨海合作:

    台北:《中國時報》.周月英(開卷周報主編).宋小海(開卷特約記) 香港:《明報》.鄭依依(副刊記者) 廣州:《南方都市報》.戴新偉(閱讀周刊主編).田志淩(閱讀周刊記者)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01.15  中國時報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拜讀九日「芭樂一斤十元?爛的任你挑」一文,心有感慨。我是消費者,同時也兼具栽種和行銷等角色,現在經營芭樂,才深深體會和瞭解,台灣人這麼聰明,為何產品總是較低劣。

其原因就是消費者的僥倖心態,要馬兒好,又要馬兒少吃草;生產者則看透了消費者存有僥倖的心態。於是戲碼不斷上演著:買怕了買到不敢買,但是,卻又「買不怕」,未能向生產優質產品的人購買。

曾有位常客,他不願意瞭解我是挹注多少精神和比別人高出多少成本及技術,才能種出他喜歡的可口芭樂,且價格只是反映人工及成本而已,並未哄抬:絕不放一個壞的,絕不少斤兩。有一天,他到燕巢產地去,看見又大又美的芭樂,又可殺價,一時心喜,買了一大堆回來,吃後不滿意極了,又回頭來找我,他說不敢拿去台北送他親戚;但他心態不改。

還有許多鄰近的消費者,肯定我的芭樂,但對我沒有外面一般芭樂的低價格行情而心生不滿。台灣真是生病了,我曾為此難過得說不出話來。

不過,我仍慶幸,靠著一成不到的優質顧客,還能夠在芭樂農業的路上,繼續奮鬥下去。

【2007/01/15 聯合報】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01.12  中國時報 
張鐵志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01.12  中國時報
賴鼎銘/北市(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2007.01.11 03:51 am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來由於北北基提出「一綱一本共辦基測」,中小學教科書問題,再次受到重視。教育部則力主「一綱多本」,以維護教育多元化。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過去發展歷史。二十五年以前,各地高中職是自辦入學考試的,所謂聯招只是以縣市為單位,高中與高職也分開考。後來逐步實施「測驗標準化」以改進命題品質,終於成了統一的全國基測。這項發展其實是造成今天呼籲教科書「一本化」最大的基礎。

教育部力主「一綱多本」,如果此時有人主張「多綱一本」一定被看成白癡。但類似的邏輯問題也存在「一本一考」與「多本一考」的爭論,對很多老百姓而言,「多本一考」與「多綱一本」同樣也是不合理。倒是家家戶戶對統一的「國中基測」,感同身受。「一本一考」就成了很邏輯合理的要求。

教育部的政策可由「一綱多本一考」這名詞看出其內在矛盾。一方面在「綱要」與「考試」的兩頭嚴格地達成統一,而卻要在中間的教科書要做到「多元化」。過去幾年來,國中小教科書雖然是多家民營,實質上,各家版本都有很高的相似性,以便隨時可取代別家的市場,「多元化」目標其實是達不到的。為「一綱多本」辯護者,常以「多元化」為目標。其實只要有升學的統一考試,多元化學習是很難達到。「一綱一本」的訴求是在「一綱一考」政策下合理的結果,它背後有巨大的民意支持力量。到下次縣市長改選時,「一綱一本」恐成燎原之火。北北基學生占全國的六分之一,但他們在主要利益的參考書市場可能占到五分之一。若北北基選用單一版本,則目前市場三分天下的局面恐難維持下去,到時「一綱多本」就可能更難以為繼了。

面臨如此民意壓力,教育部可以啟動兩件事;一是編著國中基測科目的「部編本」;二是設計實施十二年國教的配套措施。前者是為若必須走上教科書一元化時的「次佳」選擇,後者則準備移除高中入學考試瓶頸,從而較能保持教育多元化。若要保持全國基測,教科書品質的提高是必要的,部編本的投入,可透過市場壓力去成各民編版本的提升。若無法多元化,則那「一本」一定要提高品質。

統一的考試必然傷害教育多元化,若要維護多元化,升學制度還要再修正。展望未來少子化趨勢,也許十二年國教可以較徹底地解決升學問題。但這問題非常複雜,政府應該長期研擬,社會長期辯論。

【2007/01/11 聯合報】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01.11  中國時報
林茂賢/靜宜大學台文系副教授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