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6  中國時報
彭秉權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10.16  中國時報
林如森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 : http://www.wretch.cc/blog/TAIDS&article_id=5400745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瑞典皇家科學院十二日宣布,土耳其最著名的小說家兼社會評論家帕慕克榮獲今年諾貝爾文學獎。

評審委員會說,五十四歲的帕慕克「在追尋故鄉(伊斯坦堡)憂鬱靈魂的過程中,發現文化衝突和交織的新象徵」。評審委員會稱讚帕慕克「探討文化衝突的象徵,著作等身」。帕慕克可獲瑞典幣一千萬元(約台幣四千五百萬元)的獎金。

帕慕克蜚聲土耳其海內外,著有「我的名字叫紅」(中譯本由麥田出版)、「雪」(Snow)等小說。帕慕克也是政治異議人士,經常批判土耳其歷史,讓土耳其迫於國際注目的壓力,不得不尊重言論自由。

戴眼鏡,生就一張娃娃臉的帕慕克經常批判土耳其不敢面對歷史的陰暗面,結果也讓他成為文壇和歐洲聯盟自由的象徵。

一九八二年,帕慕克推出第一本小說「貝氏父子」(Cevdet Bey and His Sons)即獲獎。因為小說譴責土耳其虐待少數民族庫德族人,並在鄂圖曼帝國時代大屠殺亞美尼亞人,而招土國之忌。

帕慕克去年告訴瑞士一家報紙,土耳其沒有人敢提及土國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殺害一百萬亞美尼亞人,最近數十年也殺害三萬名庫德族人,聽得許多民族主義人士火冒三丈。

帕慕克後來受審,罪名是「汙辱土耳其」。帕慕克在庭上自我辯護道:「我說的話並非汙辱任何人,而是事實。就算說錯了又如何?人民難道沒有權利平靜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今年一月,法院終於宣判不起訴帕慕克。

帕慕克是穆斯林世界第一位發言譴責,認為不該對英國作家盧西迪做宗教審判的作家。

瑞典皇家科學院認為,帕慕克在國際揚名立萬,主要是得力於他的第三本小說「白色城堡」(中譯本由麥田出版)。這本歷史小說談的是一名威尼斯奴隸和一位年輕學者的關係。學者買下奴隸,後來他倆的身分卻逐漸模糊。

皇家科學院說,帕慕克的作品經常提到「自我」和「分身」。他的近著「黑書」(The Black Book)也談到這個主題。書中的主人翁在伊斯坦堡找尋他的妻子和她的同父異母兄弟。主人翁最後也和他們互易身分。帕慕克的作品往往討論過去與現在的衝突,東方和西方的衝突,現世主義與伊斯蘭教的衝突等等。

帕慕克新作是「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中譯本由馬可孛羅出版),書中交織他對童年的追憶,以及對伊斯坦堡在羅馬帝國,拜占庭和鄂圖曼帝國時代的反映與想法。

帕慕克說:「伊斯坦堡的命運就是我的命運。我與伊斯坦堡牢不可分,是伊斯坦堡造就了今天的我。」帕慕克一九五二年誕生在伊斯坦堡一個富有的西式家庭。他英語流利,曾以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的身分在美國住了幾年。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甘逸驊/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副研究員(台北市)】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王順民/文化大學社福系教授(北縣新店)】

報載,收容愛滋病患的中途之家被判決要搬離原來社區,事實上,從愛滋、精神官能與心智障礙這些非我族類,總是遭到不同形式的排擠;各種不同案例的背後不單只是「排擠愛滋」與「歧視殘障」的道德性指稱,還有社會性包容的機會教育以及建構專業的服務網絡。

基本上,事件的兩造對簿公堂,即便最後可以藉由司法而獲致某種的結局,但包括愛滋、身障團體的進駐,對照於街坊居民的抵制,卻也違背了社區融合的目的,造成多輸的下場。

與其凸顯應否接納生理弱勢的族群同胞,倒不如回到最根本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社會是否提供了一個「對所有弱勢族群友善」的社會情境?誠然,當髒、老、病、呆、醜等等的弱勢族群,依舊還是處於一種社會性排除的人身困境時,不要說外界將他們視為洪水猛獸,他們本身也會因為該種歧視的社會性標籤,造成了弱勢族群自我的社會性隔絕。

何以高達近百萬的殘障同胞及其家庭親人,不願意或是不敢走出陰霾傷痛,顯然,這種來自於主流族群的偏差標籤,背後實則涉及權利行使與社會行動,這才是這些層出不窮案例的癥結所在,更直接地說,「排擠愛滋」或「歧視殘障」不該是一種原罪歸咎,更無關乎個別的道德層次,所該譴責的是社會本身的假道德、偽道德與不道德,這是因為個人的偏見往往反映出來的是社會集體的謬誤。

總之,如何卸除表相性的道德意涵以及推動福利社區化的配套措施,這些才是事端落幕之後要誠實面對的。當我們從這個角度切入時,社區居民與社福機構兩造之間的攻防舉措,背後所涉及社會性包容的機會教育以及一套縝密的支持服務網絡,這才是激情過後的重要課題!

【2006/10/13 聯合報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10.13中國時報
紀大偉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10.13  中國時報
廖元豪(政治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10.13  中國時報 
南方朔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評審名單 :吳建恆、馬念先、蠟筆、阿尼、莊立帆、傅葳、德仔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10.12  中國時報 
胡晴舫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10.12  中國時報 
鵬來/雲林崙背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曾美惠台北報導】台北國際藝術村將慶祝5周年,舉辦「無所不在藝術展」,14日封街讓所有藝術家上街表演與民眾互動,更開放藝術家工作室,讓民眾參觀,希望達到藝術表演「無所不在」。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雙十慶典,場外紅潮湧動,「阿扁下台」的聲浪驚天撼地。場內的陳水扁無動於衷,右手拿著王建民簽字的棒球,左手高舉王建民簽名的照片,堂而皇之扮演旅美球星最大的「粉絲」。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世新大學創校50年,為突顯世新大學學生實驗、實習、實踐精神,昨天於言論廣場玻璃屋舉行「敢動與感動:世新半世紀學生刊物展」開幕儀式,希望藉活動傳達學生勇於創造,落實理想的精神。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