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1  中國時報 
陳浩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調查報告顯示:相當一部分有同性性行為的男子認為自己屬於異性戀者
http://aibai.com.cn/info/open.php?id=15142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潮現象自99日湧入凱達格蘭大道,這幾日分支於不同地方,有讚賞,也有責備的聲音,評價分歧,其中不少人擔憂「分裂」是否再製的問題。2006920日聯合報一篇論壇文章,看得我心驚膽跳,內容的意涵概略陳述了「你倒扁,我就倒馬」的想法,這樣的說法我也曾經聽過某位朋友有如此論述,那時候也讓我感到不安,我問了她對於倒扁的原因為何?是否想像過呢?她似乎說不出所以然,認為倒扁就是迫使她投馬再倒馬,然而這股紅潮並非為了捍衛馬,而是將體制問題:「貪腐」點出來,並且對此感到不滿,與馬沒有絕對的干係。

        這樣的說法說穿了,遭到「二元對立」系統的蒙蔽。人類學家李維史佗對於「二元對立」系統有深刻的著墨,他進入原始部落,發現人類透過生/熟、男/女、自然/文化等方式進行定義與分類,後來發展出「結構主義」,但是這樣的說法仍有其不足,承接著這樣的發展脈絡,再發展出「後結構主義」與「解構主義」。然而,這套分類方式仍舊出現於台灣的政治鬥爭常景,最常見的即是:「陳總統v.s.馬市長,倒扁=挺馬」,但是這股紅潮並非陷入如是抗爭場域,這樣的線性連結與絕對劃分,模糊了紅潮的訴求,目標很明顯,即是反對貪腐,所以沒有所謂的個人可以相對應於這樣的二元系統。

        文中提及「為何不遵守法律規定而走」,根據筆者於915遊行的田野觀察,這些參與的群眾並非不知道法治規範,而是這樣的規範,於這樣的情況下並無法直接請陳總統將貪腐與否的疑雲說清楚,這些走上街頭的人民,不單是居住於台北市,從捷運站出入口看到大批民眾使用單乘車票的情況來看,有不少民眾從中南部驅車北上,也有坐著輪椅、推著娃娃車到現場吶喊、表示自己的立場,在這之前,這些民眾難到全無給予陳總統時間嗎?這股紅潮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蘊釀,並非趙建銘有內線交易之虞後立即成型,而是一陣觀望與給予說明的機會之後,得不到一個合理的說明,才於施明德出面再凝聚這股紅潮。

        「紅潮」是多義的代名詞,於其中的民眾,有的支持民進黨,有的支持台獨,有的政治立場不明確,有的生活困難;穿著背後印著「跳樓大拍賣」字樣的紅色衣服的人,還有人不會使用螢光棒,一樣都在大雨滂沱的夜晚現身,身分背景與政治認同都是多重意涵的,而非均質團體,所以本質上並非要與另一個個人或是團體產生二元抗爭,反抗個人的意念只是第一層次的展演,真正要抗爭的對象是體制,要擁護的不是馬英九,而是民主機制與清廉政府。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到「紅色」會聯想到甚麼?紅色玫瑰?熱情?危險?共產黨?還是「倒扁」(反貪腐運動)?

        紅色衣服,於今年九月流行開來,不單是因為時尚而流行,同時還背載著「憤怒」的意義,象徵著要對於貪腐不見容的意念,不單是衣服,口號、靜坐等,也成為了「符碼」。

 

「符碼」(code)是一個文化或次文化成員所共享的意義系統,由符號和慣例規則共同組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凡是慣例或是約定成俗之事,都是「符碼化」的結果。顏色成為符碼,就如同在凱格蘭大道上舞動的,甚至遠出到其他區域,信念在期間竄動,所以推著娃娃車的人、坐著輪椅出席的人、連路都走不穩的人、不會使用螢光棒的人、整路穿著雨衣的人,能夠同個時間出現在時大雨、分小雨的「圍城」現場,實質性的遊走在馬路上,象徵著圍攻了「總統府」,再進而構連為「阿扁下台」,情緒翻滾著,同著符碼翻滾著,繼續往前進。

        紅色可以被解讀為「危險」、「熱情」、「溫暖」,而今被解讀為「憤怒」;「紅色」為「符號具」(signifier),「憤怒」為「符號義」(signified),「紅色-憤怒」在美國語意哲學家Peirce的說法裡頭,瓦解了「意識型態」操弄的單一面向,這群人民走上街頭,本身就是操弄、依附著「意識型態」,是主體,同時也換置成為客體,應和著口號不表示失去自主性,也並非全然的「自主」,而是Gramsci所謂的「相對自主性」(relative autonomy)。

        符號學(semiology or semiotics)繼續玩耍著。「符號具」本身沒有任何意義,頂多也只是現象,是因為「符號義」加註之後才顯得有其意涵,Barthes進一步的解析「符號義」,將其分為兩個層次:「明示義」(denotation)與「隱含義」(connotation),就如同紅色,在不同的時空脈絡下有不同的「隱含義」,過馬路的時候,紅燈表示「禁止通行」,不過這樣的解讀並不等同於行動,因為不遵守此規則者,還是「繼續通行」,這也有城鄉差異以及車輛多寡的關係。

        但是,不管是Peirce或是Barthes巨細靡遺的分析並舉例「符號」背後的分析架構之後,卻還是比較著重於「符號」本身,卻沒有說出「共享」、「溝通」的模式,Eco提出了「符碼」的概念,符號義並非僵固不變的,每個行動者也並非同質性,因此對於行對的參與、選擇、詮釋以及意義是有其「歧異解讀」(aberrant decoding)的情況發生,指的是因為文化定義不同,造成譯碼與解碼的結果不同。所以「紅色」會因為不同時間、文化、場域而有不同的意涵。

過去(或許未來也有可能持續)有些政客一直囔著「意義型態」迫害,但是卻不曾察覺或是故意忽略自己本身也是操弄著意識型態佔有「政客」的位子,例如一直以「政治迫害」作為辯護律師,或是將「政治」明示與隱含為「衝突場域」或是早已經過時的「二元對立」手段,所以才會有人說出:「『倒扁』是中國的同路人」、「紅色代表著共產黨」,被賦予貶抑與有問題的標籤,等同於「不愛台灣」,「不愛台灣」也不等同於與「愛台灣」對立,並竟愛或不愛都是複雜的情緒,若要找到與這樣情緒相互對立,似乎也不是那麼容易。

但是「台灣」是甚麼?是地理位置?是認同?還是我們自己的想像?「台灣」會不會剔除地球儀上的位置與定義之後,其實是不存在,大多存在於我們的符號系統當中,那「愛台灣」又是甚麼呢?某個層面來說,只是在消遣或是流離失所的時候,有個想像能夠依岸,或者是「區隔」、「貶抑」的技倆,若為如此,「愛台灣」是被某群人定義與歸類所壟斷的事業。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一、十二、十三、二十二、二十三,好,都到齊了,還有人沒有買悠遊卡嗎?」一個身著紅色衣服,帶著金屬框眼鏡的男子唱著名。

        「再兩張悠遊卡」聲音從我後頭傳來,我轉頭看著那群數人頭的人群。

        「先生,你的卡!」左後方的女士提醒分神注意那群人舉動的我。我拿了卡,放進咖啡色的皮夾,接觸感應區,近了捷運忠孝敦化站,順著樓梯往下走,身著紅色衣服的人點點顯現,抬頭看螢幕上顯示往台北車站的班次還有一分鐘到。地上的紅色燈閃爍,風感隨著閃爍光源隨身到,當班車停下來的時候,這才注意到
 

車廂的紅色衣服比外頭還多,警示聲音作響,跨進捷運班車,才發現我昨前方座位的人頭上榜著紅色布條,戴著米白色帽子。我後方的中年男性,戴著紅色的帽子,三角眉毛、紅色的背包、手裡拿了把紅黃相間的雨傘。

        右前方的欄杆有個穿著白色襯衫的男性,拿著疊「第二屆台北牛肉麵節」的紅褐色置底的文宣,與另一個被前方北一女學生遮住半身的留長頭髮的人聊天,北一女的學生與旁邊留著斜邊瀏海的建中學生聊天,男生嘴裡囔著不要,周圍的聲音紛雜,很難聽清楚前後內容。拿著紅底文宣的男性說:「這是政策問題,政府不做,我們自己來做。」

        十一點方向有個身著紅色衣服,推著嬰兒、留著學生頭的女性,七點方向的座位站起一個身著靚紅衣服的人,拉了拉那位女性,意示她入座。

        班車駛進台北車站。車內的我,看著車廂外紅色眾分,靛紅、深紅、橙紅、靚紅,有的人頭上圍著紅色螢光圈,還有急切趕著上車的人,上樓梯、下樓梯的人,我順著手扶梯,以著左方往前走,準備換淡水線到景美剪頭髮。我往首扶梯右手看去,有的背包上貼著本不是專設計在背包上的貼紙,貼紙上有倒著大拇指的手佔去圓形貼紙的七成,立於中央。

        「淡水線往右邊!」倚靠牆邊的警衛喊著、拿著廣播器的服務員唱著,前頭的人慢了下來,我也緩下來,後來不得不停下來,搭乘淡水線的人實在太多,我索性慾搭公車到景美。

        走在館前路,後頭有許多綁著紅布帶的人群,前頭聽到振耳的口號。我走到開封街搭251公車,候了兩分鐘,沒有公車入站,索性就往人群走去。沿著館前路走到公園路,紅色是眾樹,有的人穿白色襯衫、紫色套裝、學生制服,口號隨著我走到的地方不同而有所更動,有時持中文,那時持台語。

        公園路旁有的人就站在遊行隊伍外圍,有的那聲呼喊口號,有的自己喊著不同於其他人頻率的口號,有的拿著電話與那端的人確定所在位子,有的人在隊伍裡頭尖叫,有的人坐著輪椅,有的人推著嬰兒車,有的自己走著,有的拉著旁邊的人一起走,我逆著隊伍的方向,本想走到臺大醫院捷運站入站到景美,但是捷運站外頭溢滿了人,站口與臺大醫院舊院區一帶都是人,我轉進常德街,有群人喊著:「維護憲法,支持秀蓮!」

        「這要怎麼用?」中年男子問旁邊的女性,我接過紅色螢光棒,折了折,中間亮了,我再告訴他們折了就能用了。

        再往前走,放棄臺大醫院站入站的機會,寄望中正紀念堂站的入口能讓我不需要穿越人牆,輕鬆進入捷運站,現在時間是晚上七點,距離從敦化站入站的時間已經度了一小時。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9.20  中國時報  
卡維波(作者為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成員)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9.20  中國時報
中時社論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9.20  中國時報
陳惠芳/花蓮報導

 

    花蓮縣立美崙國中足球隊被稱為「金牌足球隊」,近年來征戰國內外,屢獲佳績。少年球員們藉足球運動踢出一片天,也因為踢足球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讓他們從傳統的宿命中跳脫出來,對未來開始懷抱著「希望」。

    「小宇」是平地人,父親早已過世,母親改嫁,靠未婚的叔叔打零工偶爾接濟他,小宇原本沒人管,消極過日子,還好他喜歡足球,加入足球隊後生活開始有了重心,功課也大有進步;為了讓他有些經濟來源,學校機會讓他在活動運動比賽中打工,小宇變快樂了也重新找回自信。

    原住民孩子「小文」的父親失業、長年酗酒甚至喝到住院,自從照顧小文的祖父過世後,就沒有人管他,如果不是因為足球,「小文」早已中輟、流落街頭,更不知道明天在那裡。

 

    小文雖然專心練球,卻還是會牽掛家裡和生病的父母親,難得返家探視時,總不忘叮嚀爸媽要按時吃藥,還承諾自己一定會好好練球,將來要成為足球明星。

    美崙國中足球教練陳春智指出,學校足球隊員五十七人當中,有四十九人是原住民,而來自單親家庭的就佔了三十六人。這些出身清寒或家庭功能不彰的學子,因為踢足球而力爭上游,在團隊嚴格的紀律培訓下,已連連踢下全國賽及世界各項足球分齡賽金牌。

    但金牌的背後,卻是流下無數汗水辛苦磨練的成果。輔導主任陳益雄指出,當同年齡的少年,在家裡享受家人照顧時,小球員卻得為喜愛的足球運動接受嚴格的訓練,甚至當其他同學去旅行,他們也得被迫放棄。

    由於足球隊隊員一律住校,洗衣服、晚餐自己動手,浴室、教室及廁所也要自己清掃,加以學校要求選手不能忽略課業,所以小球員必須提早學習獨立、忍耐和自己照顧自己。他們沒有被家庭因素拖垮,反而藉著足球運動讓自己更堅強地站起來。

    因為足球,這些孩子不致於因為家庭失依而三餐不繼,也沒有變成中輟學生。以家庭清寒及單親家庭居多的球隊成員,因為加入足球隊,國中三年住校團體生活,吃、住無虞,他們得以專心於足球培訓和課業。

    說是足球救了這些孩子,並不為過,足球讓這群少年小將們對未來有了期待和憧憬。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9.20  中國時報 
吳挺鋒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9.20  中國時報
黃崇祐/台灣青年智庫學會理事長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09月 17日 星期日 05:05AM

【明報專訊】十多年前,差不多同一時間,我有機會接觸到台灣政界三位重要人士——當時的李登輝總統、許信良、以及陳水扁。這三個人,構成清楚的對比。

李登輝對什麼話題都充滿興趣,鮮明對照陳水扁對什麼話題,除了現實政治以外,都沒有興趣。跟李登輝聊天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你提起任何題目,不管是歷史、文學、音樂還是水利工程,李登輝都會興致勃勃地開始炫耀他的知識,熱情地擺出指導者的姿態來。不過相比之下,跟陳水扁聊天是一件更困難的事,因為你講的任何東西,他通通不懂,他會用客氣、籠統的方式不斷認同回應,然而,表面的禮貌無論如何無法掩飾事實——他聽不進去你在講什麼。

陳水扁和許信良構成另外一組對比。我沒有看過比許信良更沒禮貌的人。他隨時不客氣的打斷人家的話,提高聲音反對人家的意見,他隨時準備要進行一場無止盡、沒完沒了的辯論。跟他談話,也的確常常都會變成激烈的辯論,然而,我很快就發現一件奇怪的事,和許信良辯論一、兩個小時後,怎麼原本從我口中說出的話,變到許信良的嘴裏,而且成了他熱情護衛的意見﹖沒禮貌的許信良,其實隨時隨地都在聽,在辯論中接受想法,甚至改變自己的想法、立場。

只有策略,沒有信仰

你永遠沒辦法找陳水扁辯論。後來我明白了,不是因為他客氣,而是因為他自己從來沒有深刻相信,非主張不可的東西。他永遠在那裏算計,這種狀下,到底抱持什麼樣的態度立場,最為有利﹖

陳水扁跟毛澤東一樣,是個徹頭徹尾的策略家,一切都是策略,沒有信仰,沒有終極關懷終極目標。

陳水扁執政才半年,我寫過一篇文章,引用了三島由紀夫在日本「安保鬥爭」中,對當時日本首相岸信介的評論。1960年6月18日,超過30萬示威群眾包圍岸信介官邸,三島由紀夫站在國會大樓屋頂,俯瞰被重重包圍的首相官邸。回到書房,他寫道﹕「並不是因為他是個戰爭的禍首,也不因為他是個馬基維利式的權謀政客,甚至也不是因為他是個專門巴結美國人的馬屁精﹔人們恨他,因為他是個很小、很小的虛無主義者……他什麼都不相信,而且雖然他或許自認有信仰,但是社會大眾卻很本能地覺得他不能信服自己的政治信條。」

陳水扁信用破產

六年之後,竟然真的換成台灣群眾示威包圍總統官邸,我只能說,惹起這麼大憤怒的主因,還是在於﹕陳水扁是個「很小、很小的虛無主義者」,他沒有信仰,因而人們不知道他會做什麼,更糟的是,人們不知道他一定不會做什麼。

「倒扁」的導火線是陳水扁及其家人親信的貪腐行為,不過「倒扁」的根源,卻在於無信仰,讓人無從捉摸的陳水扁,幹過太多「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事之後,完全信用破產。

容許我再抄一段六年前的文章,「虛無主義者在政治上最大的殺傷力,是他會破壞一切的信任機制,使得讓政策能夠從思考到實踐的時間完全無法存在,讓必須協調完成政策的各方力量無從集結。

「大家弄不清楚虛無主義者相信什麼,也就沒有把握他什麼時候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來。換句話說,虛無主義者讓每個人都害怕自己不知什麼時候會被背叛。……捉摸不清虛無主義者相信什麼,也就不敢依賴任何需要互信為前提的機制,於是彼此的互動對待就愈來愈粗暴、赤裸裸,愈來愈追求一翻兩瞪眼的立即效果。」

難忍毫無底線的行為模式

群眾受不了的,不見得是陳水扁及其親信真的做了什麼,而是他們毫無底線的行為模式。行為底線在哪裏﹖在於一個人的信仰,在於他的行事風格,而不在於法律規定。

群眾憤怒的,不是事實顯現陳水扁他們做的貪腐壞事。而是想像中,他們會做得出來的貪腐壞事。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止人民在這方面的想像,太多人認為藏在底層沒有被發現的貪腐壞事,還有很多很多。

如果大家確認知道陳水扁及其家人親信,到底有多貪腐,老實說,憤怒不會那麼強烈。目前已經有證據的部分,不管是趙建銘牽涉的內線交易,還是國務機要費的報帳問題,都沒有嚴重到冒犯台灣一般對政治行為的預期。麻煩的是,陳水扁自己完全斷送了信任基礎,過去六年,多少次,以常理判斷他不應該會做的事,只要符合當時的權力情境需要,他都做了。多少次,以常理判斷他說不出口的事,他都毫不猶豫地硬拗出口。於是,今天人民也不再可能以常理判斷他涉及貪腐的行為邊界了。

必須重建社會互信機制

民主政治有許多內在的緊張,其中之一,就是領導人要靠討好大多數人來取得權力。既然要討好大多數人,這種人能有多高的原則﹖然而,沒有原則的行事方式,卻又必然破壞行使權力的基本條件——信任感。

陳水扁是個沒有原則的人,靠沒有原則的圓滑,靠許多彼此矛盾的承諾,他才得到足夠的票數,當上了總統。然而,當上總統後,他沒有聽取美國總統杜魯門最重要的忠告﹕「一旦當選了,你就得停止競選。」陳水扁沒有辦法讓自己轉型成有原則、可預期的總統,他繼續說做矛盾的話矛盾的事,讓所有對他有過期待的人,都在某個時刻,感到身受背叛。

真正的核心,不在「貪腐」,而在於人民受不了繼續活在沒有信任的環境裏,要陳水扁下台,因為台灣真的到了不努力重建社會互信機制,就活不下去的地步了﹗

文﹕楊照

編輯﹕梁詠璋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9.18  中國時報
關昕/北縣泰山(教師)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國立
中國時報95.9.18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劉郁青/專訪】

誠品書店拒賣「土製炸彈」!是因為炸彈太危險,還是炸彈太「土」?這枚炸彈不同於坊間炸彈,而是詩人鴻鴻最新出版的詩集《土製炸彈》,復古的手製質感,特別採用古早漫畫的薄紙印刷,配上搭檔夏夏的版畫,特別樸質古椎,但誠品書店竟以《土製炸彈》與誠品風格不符拒售。

鴻鴻說,如果說《土製炸彈》挑戰到誠品的「高雅」,那也算達到革命目的。諷刺的是,鴻鴻早就租下誠品場地舉辦新書首發會,但詩集卻只能在唐山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店販售。

鴻鴻將自己的電影公司「黑眼睛」擴大兼營出版,《土製炸彈》就是黑眼睛文化的第一本書。這次詩集不同以往,充滿社會性格,鴻鴻首度拋開寫詩的格律、象徵等限制,宣誓「詩是一種對抗生活的方式。」

鴻鴻說,過去寫抒情詩是尋找自己的過程,他做的事一直很多樣,拍電影、紀錄片,也涉足劇場、舞蹈,但也寫詩,但詩所能表達的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很多政治、社會議題,在詩裡面變得不易談、避免去談。前輩詩人寫社會詩迂迴、隱晦,但西方詩人卻能自在地用詩表達任何議題,戰亂、政治、種族問題都能入詩。

鴻鴻說,有時傳單都比一首不知所云的詩來得有力量。有了這樣的體認,卻一時找不到適當又具有詩意的表達方式。直到鴻鴻邊讀邊翻譯《101首反戰詩》,幾首中東、以色列詩,用字準確、意圖清晰,翻譯時好像找到適當的語彙表達,於是這兩年一首接一首的詩就湧出來,他往往邊念邊寫,語句精確但又流暢好讀。

詩集分「伊斯蘭花頭巾」、「反美詩」、「孩子與詩行」、「無頭騎士之歌」四輯,鴻鴻以《土製炸彈》為序詩開啟詩的挑戰與革命,談旅途行腳所遇的種族議題、談土耳其與亞美尼亞的邊界、也談外籍配偶所生的孩子遇到的母語問題,「孩子與詩行」則關心學校教育,鴻鴻更擷取北縣某國小的國語考卷當作一段詩。

《土製炸彈》更是首本標明CC標誌授權的詩集,歡迎轉載、非營利的轉印,但必須標明作者。鴻鴻的後序「詩是一種對抗生活的方式」更是寫給年輕一代詩人的警鐘。24日下午2時在誠品敦南店大廳舉辦首發會,詩集包含67首游擊詩作、15幅地下版畫,並推出買土製炸彈送夏夏火柴詩的行動。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9.13  中國時報

■三少四壯---仙草粉圓

張小虹

    有些論文是醡醬麵蛋花湯,有些論文是紅豆綠豆大紅豆牛奶冰。有些論文則是三雙鞋
子,有些論文卻是五條圍巾。

    「一杯仙草粉圓不加冰不加糖帶走」,一連十天,每晚十點鐘,我在師大夜市的挫冰

Dov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